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乌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呼吸困难、咳出带血的粘液或黄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为主要特征。本病发病率高,传播迅速,死亡率一般为20%~30%,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常见病毒性传染病之一,在辽宁省抚顺市各县(区)广泛流行。

    1 发病情况

    抚顺开发区大南乡某养殖户共饲养4100只乌鸡,其中一批2200只,6月龄;另一批1900只,8月龄。从育雏、育成到产蛋,成活率达95%以上。按正常免疫程序免疫,只是未接种过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于2001年5月26日开始发病,个别鸡出现呼吸道症状,表现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并伴有低沉的咯咯声。次日病鸡增多,张口呼吸、咳嗽,有的病鸡轻度肿脸,产蛋率下降。当时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喉支康等药治疗,但效果不好,发病增多。发病4天后出现死亡,每天死亡20~30只,发病鸡占全群的80%。症状严重的鸡咳出血样物,有的喉头被分泌物阻塞,窒息而死。产蛋率由最初的95%下降到52%左右。

    2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眼部流泪、红肿、流鼻液,呼吸困难,有些病鸡呈蹲坐式,每次呼吸突然向上、向前伸头,然后张口。呼吸时伴有种种罗音及喘鸣声,有的病鸡还会伸长脖子发出“咯”的一声长鸣,咳嗽、甩头,强咳时,咳出的分泌物常混有血凝块及脱落的上皮组织;有的病鸡因气管内渗出物不能咳出而窒息死亡。死亡鸡头部呈暗紫色或青紫色。

    3 剖检病变

    剖检16只病死鸡,鼻孔中蓄积粘性渗出物,喉头和气管粘膜肿胀、充血、出血,气管壁呈环状出血;喉头、气管内有带血的粘性分泌物和条状血凝块;有的病死鸡喉头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干酪样伪膜覆盖。严重病鸡波及到支气管和肺,肺瘀血,眶下窦有多量的分泌物。卵巢、卵泡充血、肿胀、变形。

    4实验室诊断

    4.1 病毒的分离培养 分别将喉、气管、支气管及其渗出物和鼻粘液磨碎,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以3000转/分钟的速度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加抗生素处理后,将上清液接种于10日龄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每胚0.2mL,第4天可看到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形成的痘斑,收集72小时后死亡的有病灶的鸡胚尿囊膜。

    4.2 病毒鉴定

    4.2.1 痘斑 病毒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形成痘斑,痘斑的边缘混浊,中央坏死而凹陷,其数量与接种物的含量有关。

    4.2.2 人工发病实验 用50日龄未免疫的健康鸡20只,分为两组,每组10只。将感染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的痘斑制成乳剂,用棉签蘸取,涂擦于第1组鸡的泄殖腔上,4天后发现泄殖腔红肿,在涂擦泄殖腔20天后,再涂擦两组鸡喉头与下腭,观察12天,结果第重组鸡因.有免疫力而不发病,第2组鸡于攻毒后第4天出现与病鸡相同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4.2.3 琼脂扩散试验 用感染鸡胚的绒毛尿囊膜的痘斑制成乳剂,离心除去大颗粒,取上清液,用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抗血清作琼脂扩散试验,24小时后有90%的样本出现明显沉淀。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传染性喉气管炎。

    6 防治

    6.1 搞好卫生消毒 鸡舍内外用0.3%过氧乙酸或菌毒净1500倍液消毒,每天1次,连用10天。

    6.2 发病后立即采用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 ①投服清热解毒、镇痛、祛痰平喘、止咳、消炎的中药。方剂组成:板蓝根1000g、金银花1000g、射干600g、连翘600g、山豆根800g、地丁800g、杏仁800g、蒲公英800g、白芷800g、菊花600g、桔梗600g、贝母600g、麻黄350g、甘草600g。将上述中药加工成细粉,每只鸡每天2g,均匀拌入饲料中,分早、晚喂服,连用3天。②病毒威饮水,连用3天。③为防止继发感染,配合强力霉素等抗菌药物,连用3天。④饲料内增加多种维生素,提高机体的抵抗力。⑤喉头处有伪膜的,可用小镊子将伪膜剥离取出,然后向病灶处吹入少许“喉正散”或“六神丸”,每天1次,连用3天即可。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性的治疗措施,3天后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5天后鸡群全部恢复健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免疫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