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鸡球虫病用药3注意


一、及时确诊

及时确诊,有针对性地用药,鸡体内球虫的致病力和致病部位不尽相同,虽然在临床上常以混合感染出现,但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球虫对药物敏感性的差异很大。例如:氯甲吡啶酚(可爱丹、康乐安、克球粉)对盲肠球虫作用最强,主要作用于球虫生殖周期的第1天,常作为预防应用,可在感染前给药;氨丙啉作用于球虫生殖周期的第3天,可对盲肠球虫和小肠球虫同时产生较强的作用,但长期使用可引起维生素B1缺乏,与其它抗球虫药合用效果较好;磺胺类、抗菌增效剂作用于球虫生殖周期的第4天,一般在鸡群出现症状后使用。但球虫对磺胺类药可产生耐药性和交叉耐药性,因此,在鸡发生球虫病时,应及早确定致病虫种,然后选用针对性的抗球虫药来控制球虫病。

二、勿影响鸡抗球虫的免疫力

成年鸡只所以很少表现球虫病症状,主要是由于年龄不同产生的带虫免疫力不同所致,由此来看,一种良好的抗球虫药,除了应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外,还要不影响对球虫的免疫力。否则,即使防治暂时成功,也由于抑制了免疫力而会导致更严重的球虫病爆发。如氯甲吡啶酚和喹诺酮类在球虫生活发育周期第一天发挥高峰作用,往往会明显影响对球虫的免疫力,另外,莫能菌素、盐霉素、拉沙里菌素、癸氧喹啉也可抑制鸡对球虫的免疫力,这些药物使用时疗程相对较长,过早停药可能引起球虫病复发。而发挥高峰作用在球虫生活发育周期第4天的磺胺类、抗菌增效剂、氯苯胍、球痢灵则完全不影响对球虫的免疫力。据对巨型艾美耳球虫感染2~3周龄小鸡后,使用尼卡巴嗪、氨丙啉、磺胺喹恶啉和氯甲吡啶酚进行观察,根据给药后产生免疫力的强弱表明,氯甲吡啶酚适用于小鸡(包括蛋用雏鸡),但不适用于后备母鸡和蛋鸡,磺胺喹恶啉则较适用于后备母鸡。因此养鸡场和专业户在选用抗球虫药时应引起注意。

三、预防耐药性的产生

耐药性的出现往往使球虫病的防治失败,重者在用药情况下仍然爆发球虫病,出现血痢和死亡。轻者药效降低后引起增重下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给养鸡业造成重大损失。
根据产生耐药性时间的长短,科学选用抗球虫药 虽然球虫对很多药物都能产生耐药性,但产生耐药性的时间长短不一,其中以咪唑双酰胺最快,喹诺酮类稍慢,其次是氯甲吡啶酚和氯苯胍,再次是磺胺类、呋喃类、氨丙啉、球痢灵,而莫能菌素和盐霉素几乎不发生或很慢发生耐药性。
轮换或配合用药 轮换用药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一般1~2周)连续应用某一种药物,然后再换另一种药物,以避免由于药物长时间使用而产生的耐药性,配合用药是指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活性的抗球虫药,利用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或增强作用,提高疗效。例如氯甲吡啶酚和苄氧喹甲酯混合使用,可以增强抗球虫效果。
根据鸡的生长周期和饲养条件灵活用药 因肉用仔鸡生长周期短,可采用在仔鸡整个生长周期内应用抗球虫药预防。为防止药物残留,在上市前5~10天应使用低浓度无需停药的抗球虫药,如氯甲吡啶酚等。产蛋鸡和种鸡,因生长周期长,一方面要预防球虫病的爆发,另一方面要使鸡产生抗球虫免疫力。因而一般只在产蛋前轮换或配合使用不影响鸡产生抗球虫免疫力的药物,如磺胺类、抗菌增效剂、氯苯胍、球痢灵、尼卡巴嗪等。
<--<$[信息内容]>end-->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球痢灵 增效剂 母鸡 小鸡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