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两例鸡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病混感的诊治


病例1:肉鸡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病混感  陈宝秋 盛海霞

一、发病情况
2006年10月上旬,山东省费县薛庄镇养殖户王某购入肉鸡3000只进行饲养,7日龄时,以1.5倍量点眼接种新城疫克隆30疫苗,同时皮下注射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疫苗接种后当天在饮水中加入速调速补,以降低应激反应。从第8日龄开始,为防止疫苗接种引起呼吸道感染,王某在饮水中加入强力霉素,每天饮用2次,连用4天后,鸡群状态比较正常。在鸡群12日龄时,突然刮风,致使育雏室内的温度在当天夜间下降到了26℃,后来虽然在增加火炉后温度又达到30℃以上,但鸡群随即开始出现甩鼻、咳嗽现象,13日龄下午,鸡群症状加重,安静时在鸡舍外可听到明显的咳嗽和气喘。因前期使用强力霉素效果较好,所以王某又用强力霉素加量继续饮水治疗。同时因为周围许多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所以王某在鸡群14日龄时,又饮水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疫苗。15日龄早晨,鸡群的呼吸道症状进一步加重,当天即死亡5只鸡,某药厂服务人员剖检后诊断为支原体感染,遂用泰乐菌素饮水治疗。在用药1天后,鸡群的呼吸道症状稍微减轻,但随后又开始加重,而且出现排黄绿色和白色粪便现象,每天死亡和发病鸡只也增加到15只以上,于是笔者同山东省费县兽医站其它技术人员前往诊治。
二、临床症状
接近鸡群,可听到明显的甩鼻、咳嗽、气喘以及气管啰音,夜间声音较白天大,严重的呼吸啰音似青蛙叫。个别病鸡伸脖张口呼吸,流鼻液,鼻孔周围被分泌物沾污。部分病鸡的眼结膜发炎,流泪,混有泡沫状分泌物。精神沉郁,食欲差,羽毛松乱,逐渐消瘦。有些病鸡呈蹲坐姿势,腹泻,排白色或黄绿色稀便。
三、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可见鼻道、副鼻窦、气管、支气管的卡他性炎症以及渗出液。气囊浑浊、增厚,并含有浑浊的粘稠性渗出物或干酪样渗出物。心包膜肥厚、浑浊、粘连,心包膜以及心外膜上有纤维性蛋白附着,呈白色,同时可见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肝脏肿大,表面有一层黄白色的纤维蛋白附着,严重病例,肝脏渗出的纤维蛋白与胸腔、心脏、胃肠道粘连在一起。肠黏膜出血、溃疡,严重的可见到密集的小出血点。
四、试验室检验
全血凝集反应 在25℃的环境下,在清洁的玻璃板上滴两滴支原体染色抗原,然后用一次性注射器刺破病鸡翅膀下的静脉管,吸一滴新鲜血液,滴入抗原中,轻轻搅拌,充分混合,少许时间后,将玻璃板轻轻左右摇动,2分钟内观察结果,可发现蓝紫色凝块出现,因而判定为支原体的阳性反应。
细菌染色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鸡的心、肝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有单个散在或成双排列、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存在。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死鸡的心、肝组织,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在37℃恒温箱中培养18小时,可发现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的菌落呈红色,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有边缘整齐、隆起、灰白色、直径为1~3毫米的菌落。挑取菌落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不形成芽孢,多数菌株能运动,有鞭毛。
细菌生化反应 将上述培养的菌落作生化试验,该菌能产生靛基质,不分解尿素,不产生硫化氢,不液化明胶,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能发酵葡萄糖、乳糖、甘露醇、产酸产气。
药敏试验 取上述培养的菌落用常规纸片法作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磷霉素钙、沙拉头孢高敏,对氧氟沙星、新霉素中敏,对环丙沙星、四环素、丁胺卡那霉素等不敏感。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该病例为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
五、治疗
首先要加强鸡舍内的通风换气,以排出积聚在棚内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在通风前要适当提高温度,以免鸡群感受风寒。发病期间坚持用百毒杀带鸡消毒,每天1次,连用7天。淘汰病重鸡,挑出精神较差的病鸡逐只注射头孢曲松钠后严格隔离饲养。
同时在饮水中加入替米考星,每天2次,连用4天。根据大肠杆菌的药敏结果,用磷霉素钙饮水,每天2次,连用4天,然后再用沙拉头孢饮水,每天2次,连用4天。为增强治疗效果,可在饲料中拌入中药制剂四黄散,全天喂服,连用5天。
第一疗程药物用完以后,鸡群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从治疗前的每天死亡30~40只,降到每天死亡5只左右,饮食欲也开始增加;用完第二疗程的药物以后,鸡群的精神恢复正常,除个别弱小的病鸡死亡外,大群鸡已停止死亡,采食和饮水也完全达到了正常鸡群的水平。整个发病过程共持续10余天,死亡和淘汰病鸡280只,死淘率超过9%,给该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新城疫 传播 细菌 替米考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