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重视家禽生产中存在的免疫抑制现象


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养禽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现已成为世界养禽大国。但是应当看到,由于我国养禽业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主体技术力量、鸡舍设备、饲养管理、防疫管理、生产环境等参差不齐,鸡群发病规模和危害程度有逐年增大的趋势。据调查,在我国发生的禽病已达数十种之多,其中有许多疾病具有免疫抑制性。在家禽众多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中,有些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危害性容易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而有些虽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由于造成的免疫抑制使机体免疫力降低,使家禽对多种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甚至消失,显著增加了家禽的发病率和治疗难度,给养禽业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免疫抑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细菌性继发感染增多、混合感染增加、呼吸道疾病疫苗免疫接种反应剧烈和药费增加等。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众多,包括疾病、药物、真菌毒素、应激、营养等等,其中由传染性因素引起的免疫抑制尤为严重和最具危险性。本文对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原因进行简要概述,希望能够引起养鸡业界的高度重视。
1 传染性因素
传染病是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最主要原因,鸡群感染后不仅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导致免疫抑制,使感染鸡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加,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甚至导致免疫失败,其间接损失不可估量。在可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传染性因子中,鸡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鸡贫血病毒(CAV)、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呼肠孤病毒(REOV)占有重要地位。
1.1 鸡传染性囊病病毒 IBDV是鸡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病毒。在养鸡生产中,IBDV超强毒与温和毒并存、临床型与亚临床型同时发生、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免疫抑制并存。强毒感染鸡表现急性发病和死亡,慢性感染鸡主要表现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不佳,对多种疫苗接种的免疫应答降低或不应答,增加对其他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易患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支原体感染、球虫病等其他疾病,使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的症状和病变不典型,继发性细菌感染显著增加;包涵体肝炎、坏疽性皮炎等与IBD相关的疾病增加。
1.2 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引起鸡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上表现内脏、皮肤等部位的肿瘤。MD的非肿瘤性病变包括法氏囊、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溶细胞感染和严重萎缩,以及骨髓和各种内脏器官的变性病变。MDV首先引起B淋巴细胞的溶细胞感染,并由此导致T淋巴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能受到抑制,淋巴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减弱,最终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近年来,由于MDV的毒力明显增强,养殖环境中普遍存在MDV强毒(vMDV)、超强毒(vvMDV)和超超强毒(vv+MDV)毒株,尤其是vv+MDV的出现,使传统的HVT疫苗保护率降低,并且使CVI988疫苗的保护效果也大打折扣,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由其引起的免疫抑制也使鸡群对其他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易感性增加,给马立克氏病的防制带来了新的挑战。
1.3 鸡贫血病毒 CAV引起鸡传染性贫血(CIA),这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细胞组织萎缩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雏鸡表现贫血、生长发育不良、渗出性皮炎和死亡,胸腺、法氏囊、脾脏、肝脏、肾脏、胰腺、十二指肠和盲肠扁桃体以及许多其他组织内淋巴样细胞严重缺失和萎缩,脾脏还可见网状细胞增生。感染鸡由于免疫器官受损、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及增殖反应减弱、抗体生成水平降低以及细胞因子调节功能障碍,最终出现体液和细胞免疫抑制,继发感染或双(或多)重感染增加,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4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所致的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RE)多发生于鸡胚或雏鸡感染,可引起感染鸡的急性网状细胞肿瘤、矮小病综合征和淋巴组织与其他组织形成慢性肿瘤(法氏囊淋巴瘤和胸腺、心、肝、脾脏淋巴瘤),以及明显的免疫抑制。REV所造成的商品疫苗污染以及因其感染所导致的鸡群抗感染、抗肿瘤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感染鸡对MD、IB、传染性喉气管炎(ILT)、鸡痘、球虫病、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的易感性增加等等,已越来越受到家禽养殖业的重视。
1.5 禽白血病病毒 禽白血病病毒(ALV)可引起家禽的白血病/肉瘤群。禽的淋巴白血病(LL)对家禽的免疫抑制包括淋巴样器官的萎缩和再生障碍,抗体应答水平下降,T淋巴细胞应答能力降低,以及细胞因子功能障碍,从而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抑制。此外,禽白血病J亚群(ALV-J)可以从5周龄起引起鸡的肿瘤病变和死亡,鸡感染ALV-J可见严重的免疫抑制现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病毒 抗体 病原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