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鸡群产蛋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2 营养因素 营养因素是影响家禽健康、生长发育、生产力、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鸡所需的营养成分至少包括能量、13种氨基酸、10多种微量元素、13种维生素和1种必需脂肪酸。饲粮中必需养分的缺乏或比例不恰当均会造成不良反应,影响产蛋率。
2.2.1 蛋白质与氨基酸 由于饲料中的蛋白质不足或氨基酸不平衡,家禽的采食量不足;或机体内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合成障碍或消耗异常增多均会造成蛋白质与氨基酸缺乏,引起家禽产蛋量下降,甚至完全停产,体重减轻,卵巢或睾丸萎缩等。
2.2.2 维生素 维生素是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对维持生命、机体的正常发育,生长和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因家禽体温高,代谢旺盛,而且现代家禽生产多采用大群高密度饲养,维生素需要量增加。因此,对维生素的种类和数量要求较严格,如不及时补充,吸取的维生素不足,将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等对产蛋鸡影响较为突出。维生素A缺乏,除引起产蛋量下降外,还引起蛋内出现血斑,影响蛋的品质。缺维生素D3引起薄壳蛋、软壳蛋增多,缺维生索E引起受精率的下降。
2.2.3 矿物质 矿物质是家禽体内各种器官组织所必需的构成成分,它们参与维持渗透压与酸碱平衡,是某些酶类必需的构成成分或活化剂,对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肌肉神经对刺激的正常反应能力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矿物质得不到正常供给时,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及生产力将受到影响。产蛋鸡口粮中钙含量达不到3.25%、磷含量达不到0.5%时产蛋量明显下降,蛋壳质量降低。
2.3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家禽发挥优质生产性能的重要环节。从育雏期到生产期每个阶段的饲养管理都非常重要,都会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
2.3.1 产蛋母鸡体重 母鸡产蛋期体重增长过快,长得过肥,会使后期产蛋减少,容易发生脚软病。但产蛋期体重减少,也会使产蛋量降低,产蛋不能持久。
2.3.2 光照 光照强度和每日光照时数可影响产蛋率,一般来说,产蛋鸡的每天光照时间为14~16小时,每日光照时间决不可随意改变,光照强度为2.7W/平方米。
2.3.3 温度 产蛋鸡舍最适宜的温度为13~24℃,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产蛋率的下降。
2.3.4 有害气体 鸡舍内氨的浓度要小于15×10E-6,硫化氢不超过10×10E-6。如果鸡舍通风不良,舍内粪便不及时清扫,粪便和饲料中的含氮物分解出氨气和硫化氢,待其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刺激机体,引起呼吸道炎症、角膜炎及产蛋量下降,死亡率增加。
2.3.5 应激因素 惊吓、断水、日粮改变、接种疫苗、投药等应激因素将导致产蛋量降低或产畸形蛋等。
3 防治
3.1 积极预防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传染性疾病。在生产实践中,要针对不同日龄的鸡群采用科学的免疫程序来防止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将疾病的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
3.2 提供新鲜、营养全面的饲料。农户自己配料时要精选原料、科学配料,以防营养的缺失或不足,保证生产蛋鸡的营养需要。
3.3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做好鸡舍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的控制以及饮水、饲料的管理,尽最大可能减少应激因素的发生,努力营造一个动物机体和生存状态和谐统一的环境,最大程度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鸡 饲料 间隔 鸡白痢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