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引起鸡产蛋下降的常见传染病与控制对策


在自然状态下,引起鸡产蛋下降的因素很多,有疾病、光照、温度、空气、水质、体重均匀度及环境应激等。而传染病是最大的隐患,临床上影响鸡群产蛋的常见传染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产蛋下降综合症
1.1 临床症状
其主要表现为鸡群在产蛋高峰期产蛋骤然下降,软壳蛋和畸形蛋增加,褐色蛋蛋壳颜色变淡。在几周内鸡群产蛋率可下降20%~50%,患鸡没有其它症状。发病期可持续4~10周。自然情况下病毒对育成鸡并不致病,但外表健康的鸡群开产期有可能推迟。
1.2 控制对策
本病无特效治疗方法,预防接种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广泛使用的油乳剂活疫苗对鸡群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因EDS~76只有一个血清型,可用标准参考株或分离株增殖后灭活制备油乳剂疫苗。商品蛋鸡在120日龄左右(16~18周)时注射一次EDS-76油乳剂苗即可在整个产蛋期内维持对EDS-76的免疫力。在胸肌或股肌处每只注射0.5mL。
2 非典型新城疫
2.1 临床症状
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已进行过新城疫疫苗接种的鸡群。鸡群主要表现为缺乏症状,连续死亡,部分鸡只拉绿色稀粪,个别鸡有呼吸道症状。突然发病,产蛋率下降5%~30%不等。软壳蛋、畸型蛋、白壳蛋增多。
2.2 控制对策
2.2.1 疫苗接种 目前使用的新城疫疫苗分为活疫苗和灭活苗两大类。
活疫苗有中等毒力的I系苗,其毒力较强,一般只用于60日龄以后的加强免疫,多采用注射的方法。其特点是产生免疫力快且免疫期长,多用于小型鸡场,在新城疫高发区对发病鸡群实施紧急预防接种时,能有效控制ND的流行。弱毒苗有Ⅱ系、Ⅲ系(F系)、Ⅳ系、克隆-30、N-79及V4。这类疫苗适用于各种日龄的鸡。多用于鸡群的基础免疫,可采用多种免疫方法接种,包括滴鼻、点眼、饮水、气雾及拌料(V4)。其特点是产生免疫力快,但免疫期短,没有I系苗产生的免疫力坚强。
灭活苗常用的是Ⅳ系和克隆~30经灭活后制成的油乳剂苗。它安全,产生免疫力坚强而持久,但产生免疫力的时间较慢。研究和生产实践都表明,灭活苗和活疫苗的联合应用能较好地控制非典型新城疫,尤其产蛋鸡开产前一次油乳剂苗注射可维持鸡群的HI抗体效价一直处于保护水平之上。
2.2.2 抗体监测 有条件的做好新城疫的抗体监测,监测时间一般在活毒苗接种后15~20d,灭活苗为接种后30天,采用随机抽样,抽检鸡数为0.5%左右。一般Ⅱ系、Ⅳ系、克隆-30免疫后的HI效价在4~7log2之间;I系苗在5~8log2之间,油乳剂灭活苗的平均HI效价大于8log2为正常。如果免疫后发现抗体滴度参差不齐,应再补免一次。对于产蛋期的蛋鸡抗体水平,低于8lg2仍会感染强毒,产蛋大幅度下降,抗体水平低于6lg2就会出现死亡,所以应将抗体水平保持在8lg2以上。
3 传染性支气管炎
3.1 临床症状
呼吸型传支病毒严重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正常的输卵管30cm左右,患传支严重鸡的输卵管变为15~18cm,蛋鸡产蛋量下降25%~50%,产畸形蛋、软壳、沙皮、大小不等蛋,蛋白稀薄如水,蛋黄和蛋清分离。这样的鸡群很难有产蛋高峰,鸡应立即淘汰。另外,腺胃型、肠型传支偶有发生,此鸡群产蛋率很低,病鸡往往能断断续续的产蛋,但最后由于采食减少,衰竭死亡。
3.2 控制对策
3.2.1 疫苗接种 目前使用的IBV疫苗有弱毒活苗及灭活苗两类。
弱毒苗有雏鸡用的H120、Ma5及成鸡用的H52等。可饮水、滴鼻或点眼。也可使用灭活苗。在7~10日龄用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滴鼻或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苗H120与新城疫Ⅳ系苗混合饮水,35日龄再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苗H52加强免疫,对该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蛋鸡开产前再接种一次油乳苗,最好为当地分离株。当某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出现新血清型,且现已使用的血清型疫苗确实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时,应考虑采用新的疫苗。对变异株所引起的传支多采用当地分离病毒株制备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防制肾传支,选用相应弱毒疫苗如Ma5等作基础免疫,蛋鸡在25日龄时用灭活油乳剂疫苗加强免疫一次。防制腺胃传支,可分别于8日龄和30日龄时各免疫一次,也可以在15~20日龄时颈部皮下注射新城疫-肾传支-腺胃型传支三联油乳剂灭活疫苗,蛋鸡在120日龄时再免疫一次新城疫-减蛋综合症-多价传支三联油乳剂灭活疫苗。
3.2.2 科学管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新城疫 抗体 病毒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