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球虫病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
(浙江大学动科院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浙江杭州 320000)
[收稿日期]2001-03-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280(2002)-02-00- [中图分类号]S

[摘要] 球虫病是一种由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对世界家禽业带来极大的损害,使家禽业者蒙受巨大的损失。研究球虫的防治方法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要课题,本文综述了防治球虫的几种措施:化学药物法、疫苗法、中草药法、日粮成份调配及它们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 球虫病;抗球虫;化学药物;疫苗;中草药

鸡球虫病是一种对养鸡业危害极大的寄生原虫病,病原包括柔嫩艾美球虫(E. tenella)和毒害艾美球虫(E.necatrix)等。雏鸡感染球虫后,大量肠上皮细胞受损,出血,严重者死亡。集约化养殖厂是球虫病爆发的最适宜场所,其病死率有时高达40%。据报道,全世果每年因鸡球虫病造成的损失达10多亿美元,其中抗球虫药的年消费是3.2亿美元[1],另据patricia[2]报道,在养鸡大国美国,每年花费在抗球虫上的约有3亿美元,其中大约有一亿是花费在药品上。并且柔嫩艾美属球虫感染时可显著增加鸡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延长向环境排放沙门氏菌的时间,肠炎沙门氏菌污染蛋增多等现象[3、4],球虫病的存在,无论就其本身来说还是它所带来的连锁负面效应,在经济上都是十分有害的。因此, 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防治它。本文综述了几种措施:化学药品法,接种疫苗法,通过调整日粮营养水平和饲养方式来控制球虫,中草药法以及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1 化学药品
1.1 离子载体类抗生素 多醚类的离子载体抗菌剂,能影响离子的穿膜运动,其分子结构具有一个有机酸基团和多个醚基团,在溶液中带负电荷,与钠、钾、钙、镁等在虫体内起重要作用的阳离子结合成脂溶性络合物,协助阳离子进入虫体内,破坏细胞内外的正常离子平衡,使细胞内外形成渗透压差,大量水份进入,最后导致虫体细胞破裂死亡[5],这类药物还通过干扰营养物质穿过细胞膜的运输而发挥作用。细菌学试验表明,当膜外的pH低于膜内时,糖类的运输就受到抑制。同样在球虫感染的细胞内阶段,由于宿主细胞膜被寄生虫损坏后不能在细胞和肠管之间形成有效的屏障,而产生一个低pH环境,使寄生虫对糖类的吸收受到限制。这类药物主要是磺酰胺类如马杜霉素和莫能菌素。它们主要作用于侵入期虫体(子孢子,第一,二代裂殖子)[6]。
1.2 (氯腺嘌呤) Arprinocid 也是一种抗球虫药, 能竞争性的抑制次黄嘌呤的转膜运输, 可干扰球虫对次黄嘌呤和鸟嘌呤的吸收,因而阻止了虫体内嘌呤的合成(因球虫不能从头合成嘌呤而需要次黄嘌呤的参与)。但Ching认为,氟腺嘌呤的作用方式并非如此:氟腺嘌呤的肝脏微粒体代谢物arpriocid-1-N-oxide可能结合于球虫细胞的微粒体细胞p-450上,后进一步代谢,导致虫体细胞的粗面内质网的肿胀、空泡化,最终导致球虫死亡.。
1.3 影响辅酶与合成的抗球虫药 这类药物以磺胺类为代表。当正常细胞成长时,需要一种叫对氨基苯甲酸的生长物质,而应用磺胺类药物时,因其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可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二氢叶酸的合成,最终阻碍核蛋白的合成,使球虫细胞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氨丙啉(Amprolium)是球虫生活中必需的硫胺素的衍生物。其作用:a.不具有硫胺素中的羟甲基团,从而不能被磷酸化而发挥辅酶的作用;b.能抑制寄生虫对硫胺素的吸收。硫胺在细胞内,被合成为硫胺素磷酸盐,参与糖代谢的α-酮酸的氧化脱氢反应,是α-酮酸脱氢酶系中的辅酶。而氨丙啉的化学结构缺乏硫胺的羟甲基团,难以被焦酸化,使虫体内许多生化反应无法进行,影响细胞内的糖代谢过程,抑制球虫的发育。柔嫩艾美球虫对硫胺素的吸收是通过主动和被动运输进行的,其主动运输的动力学在寄主(km=0.36µm)和寄生虫(km=0.07μm)是不同的,都能被氨丙啉所抑制;但氨丙啉对寄生虫的亲和作用(ki=7.6μm)比对宿主(ki=326μm)的亲和作用大得多。这表明氨丙啉能有选择的对球虫中硫胺素的运输产生阻碍作用。有试验显示,氨丙啉能阻碍柔嫩美尔球虫的第3代裂殖体对硫胺素的吸收。己证实:氨丙啉对抗性虫株对硫氨素吸收的抑制比之敏感株大大降低(ki=113μm)。第二代裂殖体内的硫胺素运输系统对氨丙啉的敏感性比宿主体要高出五十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抗原 饲料 鸡球虫病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