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禽大肠杆菌病



本病特征性的病理变化是初步诊断的依据。但其他许多微生物也可引起类似于大肠杆菌引起的病型。如病毒、支原体、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念珠状链杆菌等也可引起滑膜炎—关节炎;衣原体也可引起心包炎;巴氏杆菌或链球菌有时也引起腹膜炎;支原体、衣原体等也引起气囊炎。急性败血症疾病也可由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和其他微生物引起。因此,确诊需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根据病型采取不同病料,如果败血性疾病,采取血液、肝、脾等内脏实质器官;若是局限性病灶,直接采取病变组织。采取病料应尽可能在病禽濒死期或死亡不久,因死亡时间过久,肠道菌很容易侵入机体内。
  病料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典型者可见单在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但有时在病料中很难看到典型的细菌。
  分离培养:如病料没有被污染,可直接用普通平板或血平板进行划线分离,如病料中细菌数量很少,可用普通肉汤增菌后,再行划线培养。如果病料污染严重,可用鉴别培养基划线分离培养后,挑取可疑菌落除涂片镜检外,作纯培养进一步鉴定。
  种属鉴定:符合下述主要性状者可确定为大肠杆菌:形态染色,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运动性,阳性;吲哚产生试验,阳性;柠檬酸盐利用,阴性;H2S产生试验,阴性;乳糖发酵试验阳性。
  对于已确定的大肠埃希氏杆菌,可通过动物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确定其病原性。在排除其他病原感染(病毒、细菌、枝原体等),经鉴定为致病血清型大肠杆菌,或动物试验有致病性者方可认为是原发性大肠杆菌病;在其他原发性疾病中分离出大肠杆菌时,应视为继发性大肠杆菌病。
禽大肠杆菌病病因错综复杂,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加以控制。
  一般性预防措施:
(一)选好场址和病禽隔离饲养。场址应建立在地势高燥、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远离居民区和其他禽场,屠宰或畜产加工厂。
(二)搞好禽舍环境卫生。禽舍空气通畅,降低鸡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和尘埃,并定期消毒;
(三)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淘汰处理病鸡。采精、输精严格消毒,每鸡使用一个消毒的输精管。保持营养平衡,保证饲料、垫料、饮水无污染,做好灭鼠工作。
(四)搞好其他常见病毒病的免疫,如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马立克氏病等。控制好枝原体、传染性鼻炎等细菌病,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使鸡群保持较好的免疫水平。
(五)加强孵化厅、孵化用具的消毒卫生管理。种蛋孵化前进行熏蒸或消毒,淘汰破损明显或有粪迹污染的种蛋。
  菌苗免疫:目前已研制出针对主要致病血清型O2;K1和O78:K80等的多价灭活菌苗。但鉴于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不同血清型抗原性不同,菌株之间缺乏完全保护,不可能针对所有养禽场流行的致病血清型,因此这种菌苗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较为实用的方法是,在常发病的养禽场,可从本场病禽中分离致病性的大肠杆菌,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菌株制成自家(或优势菌株)多价灭活佐剂菌苗。在雏鸡7~15日龄、25~35日龄、120~140日龄各免疫一次,对减少本病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效果。
  药物防治:用于治疗本病的药物较多,如氨苄青霉素、金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萘啶酸、土霉素、多粘菌素B、壮观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但禽大肠杆菌致病性菌株多,对药物敏感性不一致,经常使用一种药物会产生耐药性,尤其是对那些长时间广泛使用的药物。盲目使用药品不仅效果不佳,而且会使养殖成本增加,效益降低。因此,选择药物时必须先进行药敏试验,以免应用无效的药物。在实际用药时,尽量选择高度敏感的药物,避免同一药物连续使用,要采取“轮换”或“交替”用药方案,同时药物剂量要充足,可在发病日龄前1d~2d进行预防性投药,或发病后作紧急治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抗原 细菌 大肠杆菌病 禽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