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安全是基础
预防和控制禽流感首先是防止其病毒传入鸡群。如果病毒侵入,早期确认并防止其传播其它鸡群则显得十分重要。
生物安全措施的含义为“为减少疾病侵入鸡群及防止已患病鸡群将疾病传播于其它鸡群而所能做到的一切事情”。
实行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有时可能被视为无谓的麻烦。有些生物安全措施可能难以维持,因为它不仅取决于养鸡者本身而且还取决于其家庭、朋友以及一切服务或走访于该鸡群的人们的支持。有时,有些事情是难以控制的,比如野鸟、鼠类、风等。生物安全措施的好坏直接与养鸡者及为其服务的人员对危险程度的认识深浅有关。在似乎没有异常疾病威胁的时候,生物安全措施有时就变得松松垮垮。到了出现危机的时候才实行高水平的生物安全措施。
制订生物安全计划,重要的是记住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粪便对服装、鞋、设备、鸡筐等的污染。减少粪便扩散的任何措施都能降低禽流感的危险。
2 监督或监测
确认在一个家禽群体中没有未检测的禽流感在传播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实行有效的监督或监测计划。在宾夕法尼亚州每年检测的样本超过14万个,主要检测下列样本。
①在屠宰加工时从每个肉鸡群采10个血样,用AGID试验检测抗体。
②每月从每个产蛋鸡群(商品蛋鸡和种鸡)检测24-30个鸡蛋,做禽流感抗体检测试验。
③每3个月从所有的种鸡群检测30份血样。
④为活禽市场供货的鸡场每月要检测30份血样,上市后10天内检测20份血样。
⑤检测为诊断其它疾病(鸡白痢和支原体病)送检的血样。
⑥检测送到诊断实验室的所有活禽的血样。
⑦从市场、运鸡笼、卡车等地方随机采集抹片样本并进行检测。在险情增加需加强控制时,要额外采集并检测更多的样本。
3 接种疫苗
不容置疑的是,禽流感的疫苗根据其病毒的HA抗原性而对其不同的亚型具有特异性。当1995年墨西哥爆发HPAI时,美国对疫苗所产生的保护做了广泛的研究,其结果表明通过同源HA亚型制备的灭活苗可保护鸡只,抑制发病率及死亡率。注射由1995年在犹他州从火鸡中分离的急性H7N3病毒所制备的疫苗,可抵抗从巴基斯坦发病鸡只中分离的急性H7N3病毒的侵袭。而用从爱尔兰(1983)火鸡中分离的H5N8病毒所制成的疫苗免疫鸡只,也可使其抵抗从Quereta(1995)分离的H5N2病毒。
在实验室进行的攻毒实验中,无特定病原体(SPF)鸡只在1日龄或4周龄接种死苗时都可得到保护。实验证明,4周龄时鸡只接种疫苗后排毒较少,疫苗的有效性与抗原浓度成正比。尽管免疫后的鸡只攻毒时将排出禽流感病毒,但病毒的量与维持时间与不进行免疫相比将大大缩短。品质优良的疫苗在免疫2周后对鸡只产生保护作用,其保护期至少为10周。应用灭活苗二次免疫将激升抗体并延长保护期。
通过实验室和田间试验已研制出禽流感死苗(灭活苗)。它们能使接种过疫苗的鸡群在接触禽流感野毒时,有效地防止损失并显著减少可能存在于鸡群和环境中的病毒数量,缩短其存活时间。
但是,应注意的是这些研究结果基于SPF鸡及实验室条件。实际生产中,环境应激及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与霉菌毒素等免疫抑制因素可干扰禽流感疫苗免疫机制的建立。另外,在高密度的家禽饲养中,个别鸡群可因受到一种以上的病毒型以极高剂量侵袭而突破注射油苗所建立起的保护作用范围。
作为控制和扑灭禽流感的一种手段,禽流感疫苗可以在严格限制和控制的条件下使用。近来,随着遗传工程的应用,基因重组和亚单位型疫苗已在研制并正处于开发之中。在墨西哥,一种经过基因重组由鸡痘介导并表达H5抗原的疫苗得以试用,并通过实际生产证明其可对鸡群产生安全的保护且可有效的控制鸡只死亡率。此外,人们也已经用一种在昆虫细胞内繁殖的遗传工程杆状病毒而研制出一种亚单位疫苗。这种病毒因可表达血凝素糖蛋白的组成而激发鸡体产生针对H5病毒型的抗体。
基因重组的鸡痘-H5疫苗具有一个独特的优点,即其受体在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无法用琼扩实验检出,而含有糖蛋白和核蛋白的常规灭活H5油佐剂苗则相反。这样用重组疫苗免疫后的鸡群在野毒感染前应用琼扩实验检测的结果呈阴性,从而使该种基因重组疫苗适用于野毒监测程序。这就消除了在控制HPAI中拒用疫苗免疫的一个主要理由。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yj/3/2006-01-12/12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