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肉鸡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症


购买《肉鸡饲养技术》VCD光盘请点击这里

肉鸡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征(Hypoglycemia-Spiking Mortality Syndrome of Broiler Chickens,HSMS)是一种主要侵害肉鸡的疾病,10-18日龄为发病高峰期,42日龄的商品代肉鸡也可能发生本病。病鸡头部震颤、运动失调、昏迷、失明、死亡。
1. 流行情况
1.1发病批次集中,分布广泛。
1.2发育良好的公鸡发病率高:相同条件下肉鸡公雏发病率约为母雏的三倍。
1.3发病日龄和死亡率:8日龄开始发病,死亡高峰12-16日龄,4-8%的死亡率持续在2-3天,之后死亡率逐渐下降。呈典型的尖峰死亡曲线。
1.4发病后期易继发其它疾病:21日龄后继发ND,出现ND的典型症状及病理变化。
2 流行症状 患鸡食欲减退。一般发病后3-5小时死亡,病程长的约在26小时内死亡。
2.1神经症状:发育良好的鸡突然发病,表现为严重的神经症状,出现共济失调(站立不稳、侧卧、走路姿势异常)尖叫、头部震颤、瘫痪、昏迷。
2.2白色下痢:早期下痢明显,晚期常因排粪不畅使米汤样粪便滞留于泻殖腔。部分病鸡未出现明显的苍白色下痢,但解剖时可见泄殖腔内滞留大量米汤样粪便。
3 病理剖检变化:
3.1消化系统出血和坏死;肝脏稍肿大,弥散有针尖大白色坏死点,胰腺萎缩苍白有散在坏死点,泄殖腔有大量米汤状白色液体,十二指肠粘膜出血。
3.2免疫系统萎缩和坏死:法氏囊萎缩、出血并存在坏死点,胸腺萎缩有出血点,肠道淋巴集结萎缩;脾脏萎缩。
3.3泌尿系统:肾脏肿大,呈花斑状,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
3.4血浆色泽改变:患病鸡血浆呈苍白色,而健康鸡血浆为金黄色。
4 初步控制
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只是采取减少应激及加强糖原分解等辅助手段。采用限制光照、补充葡萄糖及多维的方法具有一定效果。发病鸡每日给光16小时,夜间间断给光并采食饮水。饮水中添加1-2%的葡萄糖及多维。
5 诊断: 没有特异的诊断方法。
国际上诊断尖峰死亡综合征的依据是:(1)8-18日龄肉鸡发病(头部震颤,共济失调和瘫痪等),并出现尖峰死亡;(2)感染严重鸡血糖水平大于20-80mg/dl[5];(3)肝脏有坏死点和米汤样白色腹泻。
6 我国尖峰死亡综合征的发病情况有如下特点:
6.1与国外相比死亡率高,在我国可能是高死亡疾病,这种现象是否与我国养殖水平较低有关尚待进一步探讨。
6.2发病后期继发ND:一般发病存在免疫器官萎缩和坏死,因而有可能导致免疫抑制抵抗力下降可能是发病后期继发ND的主要原因。
6.3控制光照防治尖峰死亡综合征的抑制:经一些专家试验研究初步表明:控制光照可减缓尖峰死亡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其机理可能是生理条件下,黑暗可促进鸡释放褪黑素、激素,使糖原生成转变为糖原异生,从而有效抑制血糖的恶性下降。由于尖峰死亡综合征的一系列症状都是对低血糖的反应,因此,一旦控制了血糖水平就能阻断尖峰死亡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从而降低HSM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肉鸡 坏死 免疫 鸡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