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禽流感的流行特点


禽流感是由A型正粘病毒——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一种传染病。由于禽流感病毒的血清亚型多,不同血清亚型之间及同亚型不同毒株对禽类的致病性不同,不同禽类及同种禽类中不同日龄、不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禽群对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不同,禽流感的临诊表现各不相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引起100%的鸡群发病,75%以上的病鸡死亡;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则不引起任何症状,仅能从感染鸡的血清中检测出禽流感病毒抗体;禽群感染温和型禽流感病毒后,临诊上则以精神沉郁,采食减少,有呼吸道症状,拉黄绿色稀粪,产蛋下降,零星死亡为特征。其流行特点如下:

1.易感动物:很多禽类都能感染禽流感病毒,火鸡最敏感,鸡次之,鸭、鹅和鸽多呈隐性感染。国外报道已发现带病毒的鸟类达88种,我国在17种野鸟中发现禽流感病毒。不同日龄、品种和性别的鸡群均可感染发病,但以产蛋鸡群多发。

2.发病季节: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爆发于冬、春季节,尤其是秋冬、冬春之交气候变化大的时期。一般情况下夏季发病较少,多呈零星发生,发病鸡群的症状也较轻。

3.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横向传播,即通过易感禽类与感染禽类的直接接触或与病毒污染物的间接接触,例如被污染的饮水、飞沫、饲料及其他被污染的蛋筐、蛋盘、运输工具等。病毒污染的羽毛和粪便是重要传染物,因为病毒含量高而且存活时间长,应特别注意。该病能否垂直传播,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但从自然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鸡蛋蛋黄、蛋清及蛋壳中均能分离到病毒,所以感染鸡群的蛋不能用作孵化,不经消毒处理的不能运至非疫区。

4.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短、传播快、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但传播范围往往不大。

5.低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长,传播慢,病程长,发病率和死亡低,一旦发病,如不采取积极措施,病毒很难在疫区被根除,疫情会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使疫区越来越大,而且病毒还有变强(变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可能,应高度重视。禽流感因病毒毒株毒力不同,潜伏期和发病率、死亡率差异很大。有的病毒毒株感染后不表现出临诊症状,当遇到强应激时才表现明显的临诊症状,以已发现的H9N2、H9N3为例,病程可达2个月之久,主要引起产蛋鸡发病,雏鸡和育成鸡多呈隐性感染或不感染,发病率有的可达100%,多数在80%以内。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较低,一般在10%以内。由于病程长,发病鸡群发病及恢复期间均能源源不断地随呼吸道、消化道排泄物及羽毛、皮屑等向外界排毒,使鸡舍周围环境中病毒密度很高,条件适宜(如刮风、运输病鸡或其排泄物)时病毒就会不断向周边扩散。传播速度因条件及病毒毒株毒力不同而不同。

6.影响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因素: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病毒毒株的毒力及感染禽的种类、龄期、性别、环境因素、饲养状况、有无并发、继发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病毒毒株毒力影响最大,高致病力的毒株可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有的毒株不引起任何临诊症状和死亡。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环境条件太差及强应激都会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有并发感染时,死亡率明显增高。

7.禽流感多并发或继发其他传染病:禽流感本身也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疫病,发病鸡群抗病能力极差,往往并发或继发其他传染病,常见的并发和继发病有大肠杆菌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霉浆体病等。

8.发病康复的鸡群易复发:不少鸡群发病恢复期间或康复后1~2个月又发病。康复鸡体内的抗体是有一定限度的,康复后的鸡体中的抗体水平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当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就不能保护鸡体免受禽流感强病毒的侵袭,此时若环境中有禽流感强病毒存在,鸡群仍有可能再次感染发病。但同一鸡群第二次发病时,往往症状较轻,死亡率较低。

9.鉴别诊断:禽流感极易与新城疫混淆,在全群鸡的临诊症状明显,病情较重,死亡率高的情况下,新城疫常见流涎,嗉囊充满酸臭液,肠道有枣核样出血、肿大、坏死。而禽流感常见胰腺坏死、出血和纤维素性腹膜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禽流感 禽类 传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