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鸡技术 > 饲养管理

引起鸡群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制对策




   4、免疫程序不合理

   鸡场未根据当地鸡病流行规律和本场实际,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

   5、其他因素

   (1)、饲养管理不当

   消毒卫生制度不健全,鸡舍及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在用疫苗期间鸡群已受到病毒或细菌的感染,这些都会影响疫苗的效果,导致免疫失败。饲喂霉变的饲料或垫料发霉,霉菌毒素能使胸腺、法氏囊萎缩,毒害巨噬细胞而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微生物,从而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

   (2)、免疫方法不当

   滴鼻滴眼免疫时,疫苗未能进入眼内、鼻腔;肌注免疫时,出现“飞针”,疫苗根本没有注射进去或注入的疫苗从注射孔流出,造成疫苗注射量不足并导致疫苗污染环境。饮水免疫时,免疫前未限水或饮水器内加水量太多,使配制的疫苗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饮完而影响剂量。

   (3)、化学物质的影响

   许多重金属(铅、镉、汞、砷)均可抑制免疫应答而导致免疫失败;某些化学物质(卤化苯、卤素、农药)可引起鸡免疫系统组织部分甚至全部萎缩以及活性细胞的破坏,进而引起免疫失败。

   (4)、滥用药物

   许多药物(如痢特灵、氯霉素、卡那霉素等)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有的鸡场为防病而在免疫接种期间使用抗菌药物或药物性饲料添加剂,从而导致机体免疫细胞的减少,以致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5)、器械和用具消毒不严

   免疫接种时不按要求消毒注射器、针头、刺种针及饮水器等,使免疫接种成了带毒传播,反而引发疫病流行。

   二、采取的主要对策

   1、正确选择和使用疫苗

   选择国家定点生产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到经兽医部门批准经营生物制品的专营商店购买。免疫接种前对使用的疫苗逐瓶检查,注意瓶子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内是否真空和有效期,有一项不合格就不能使用。疫苗种类多,选用时应考虑当地疫情、毒株特点。

   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根据本地区或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鸡群的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疫苗的种类、性质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并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采用正确的免疫操作方法,保证免疫质量。

   疫苗接种操作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饮水免疫不得使用金属容器,饮水必须用蒸馏水或冷开水,水中不得有消毒剂、金属离子,可在疫苗溶液中加入0.3%的脱脂奶粉作保护剂。在疫苗饮水前可适当限水以保证疫苗在1小时内饮完,并设置足够的饮水器以保证每只鸡都能同时饮到疫苗水。气雾免疫不能用生理盐水稀释疫苗,并保证雾粒在50μm左右。点眼、滴鼻免疫,要保证疫苗进入眼内、鼻腔。刺种痘苗必须刺一下浸一下刺种针,保证刺种针每次浸入疫苗溶液中。用连续注射器接种疫苗,注射剂量要反复校正,使误差小于0.01mL,针头不能太粗,以免拔针后疫苗流出。

   4、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全面贯彻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提高防疫人员预防操作技能,严格防疫操作规程。

   调整鸡群健康状况,确定接种时间,接种疫苗前应对鸡群健康状况进行详细调查。若有严重传染病流行,则应停止接种。若是个别病鸡,应该剔除、隔离,然后接种健康鸡。对可疑有疫病流行的地区,可在严格消毒的条件下,对未发病的鸡只作紧急预防接种。免疫接种时间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和鸡群的实际抗体水平来确定。鸡体对抗原的敏感程度呈24小时周期性变化,不同时间内免疫效果稍有差异。清晨鸡体内肾上腺素分泌较其他时间少,对抗原的刺激也最敏感,此时疫苗接种效果最好。

   必须对饲料进行监测,以确保不含霉菌毒素和其他化学物质。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和各种疾病发生,合理选用免疫促进剂。在免疫前后24小时内应尽量减少鸡的应激,不改变饲料品质,不安排转群、断喙,减少意外噪音。控制好温度、湿度、饲养密度、通风,勤换垫料,饲喂全价配合饲料。适当增加蛋氨酸、缬氨酸、VA、VB、VC、VD及n-3、n-6脂肪酸等,确保免疫力。接种疫苗时要处置得当,防止鸡群惊吓。遇到不可避免的应激时,应在接种前后3-5天内,在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剂,如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E,或在饲料中加入利血平、氯丙嗪等抗应激药物,均能有效地缓解和降低各种应激反应。在免疫的前后两天最好不使用消毒药、抗生素、抗球虫药、抗病毒药。合理选用左旋咪唑、卡介苗、干扰素等免疫促进剂,增强免疫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抗体 病毒 抗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