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鹅技术 > 饲养管理

雏鹅和肉用仔鹅饲养管理技术


    近年来,我镇养鹅专业户大力发展饲养闽北白鹅,一般每群100~200只左右。本人多年来指导我镇肉鹅养殖,现将有关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 鹅舍的建造

    养殖场依水而建,尽量远离城镇、居民住宅区和主要公路,鹅舍应选择建在沙壤土、空气清新、水源丰富、水质好和未受污染、地势高燥、水淹不到的地区。鹅舍要求冬暖夏凉,前面有干净清洁活水养鱼池塘;场地地势宜略有坡度(3°~5°),水泥地面,便于冲洗场地或清除粪便,以保证排水通畅,无积水;鹅舍应建在避风向阳,座向朝南或东南向,采光良好的坡顶,便于鹅憩息觅食。其中鹅舍占1/3,运动场2/3,鹅舍可按2.5m高设计。鹅舍应以保温干燥,通风,无贼风,易消毒为原则。

    2 选好雏鹅

    雏鹅应按出壳的时间和体质强弱严格挑选,要求叫声响亮、挣扎迅速有力、毛色粗长光洁、卵黄吸收和脐孔收缩良好,将雏鹅仰翻能很快站起。对腹大、血脐、大肚脐、跛脚、眼瞎、歪头等弱雏,坚决淘汰,要选择生产性能高的壮年母鹅的后代雏鹅。

    3 分群育雏

    育雏期间,应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分群。按雏鹅大小、体质强弱、生长快慢合理分群饲养。对生长慢、体质弱的雏鹅,应多给精料和优质草料,细心护理,促进其生长发育,以保证雏鹅生长整齐,提高育雏率。分群时间一般在7、15、20日龄进行,待其生长赶上群体水平后再合群饲养;每小群以50~60只为宜,经常进行逐群检查,防止雏鹅堆叠,造成压死压伤事故;发现病雏要及时挑出隔离治疗,对弱群加强饲养管理。

    4 环境管理

    4.1 适宜的温湿度

    4.1.1 保温 刚出壳鹅苗,体温调节机能差,既怕冷又怕热,必须实行人工保温。一般需用红外线保温灯保温2~3周。适宜育雏温度为1~5日龄时27~28℃,6~10日龄时25~26℃,11~15日龄时22~24℃,16~20日龄时20~22℃,20日龄以后18℃。一般4周后方可安全脱温,但第1、2周是关键。养雏鹅必须有相应的加温保暖设备,才能保证雏鹅安全度过育雏关。气温适宜时,5~7日龄便可开始放牧,气温低时则在10~20日龄开始放牧。

    4.1.2 湿度 前10天应保证相对湿度60%~65%,10日龄后,雏鹅体重增加,呼吸量和排粪量也增加,垫草含水量增加,室内易潮湿,此时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0%。栏舍内必须及时清扫干净,勤换垫料、垫草,垫料每2天应更换1次,并及时清除粪便,保持室内干燥和环境清洁卫生。

    4.2 通风换气 鹅舍换气时应注意防贼风,避免风直接吹在雏鹅身上,以免受凉。鹅舍2m高处要留有换气孔。保温的情况下必须注意每天中午温度较高时要通风换气,以排出育雏舍内的水分和氨气。透气窗在冬季及阴雨天时,白天打开,夜间要关闭。

    4.3 饲养密度 一般雏鹅平面饲养时,1~2周龄为15~20只/平方米,3周龄时为1.0只/平方米,4周龄时为5~8只/平方米,5周龄以上为3~4只/平方米,每群最好不超过200只。

    4.4 光照 光照对雏鹅的采食、饮水、运动、发育都很重要。1周龄内的雏鹅昼夜光照23小时,50平方米的鹅舍需40W灯泡1个,悬挂于离地面40cm高处;2周龄需18小时/天的光照。随着日龄的增加,以后每天减少1小时,直至自然光照。

    5 饲养管理

    通常1~30日龄称雏鹅,31~70日龄中鹅称肉用仔鹅。

    5.1 饮水与喂料 设置饲料槽和饮水器,自由采食和自由饮水。雏鹅出壳24小时,先开饮后开食,开饮用0.05%高锰酸钾温热水,自饮5~10分钟以消毒胃肠道,随后饮水中加5%葡萄糖和少量维生素;有利于清理胃肠、刺激食欲、排出胎粪,吸收营养,以25℃的清洁水为宜,饮水后即开食。开食时,先喂湿精料后喂青料,这是为了防止多吃青料少吃精料而拉稀,也可将切细的青料拌和半生半熟碎米饲喂。最初2天应用熟的爽口不粘嘴米饭和切成细丝的鲜嫩多汁的菜叶按1∶2混合后喂饲,2~3天后可在熟米饭的基础上搀部分适口性好、不粘嘴的鸡花料拌湿后喂,并加喂10%切碎青草料或嫩青菜叶丝,让其自由啄食。切忌喂干料,以防雏鹅饱食后因口渴而大量饮水以致腹胀而死亡。将饲料撒在浅盆内、篾席上或塑料薄膜上,首次开食不求吃饱,但尽量让每只雏鹅都采食。4日龄前每天喂4~5次,每次吃到8成饱;5日龄后,体内蛋黄逐渐吸收完,消化和采食能力增强,日喂次数可增至6~8次,晚上加喂2次。7日龄内,喂湿鸡花料及青菜丝,1周后在晴天时进行近距离放牧饲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米糠 麸皮 气候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