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兔技术 > 饲养管理


本病是兔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皮肤痘疹和鼻眼内流出多量分泌物。
一、病原
病原为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的兔痘病毒。该病毒耐干燥和低温,但不耐湿热,对紫外线和碱敏感,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
二、流行病学特点
本病只有家兔能自然感染发病,各年龄家兔均易感,但幼兔和妊娠母兔致死率较高。病兔为主要传染源,其鼻腔分沁物中含有大量病毒,污染环境,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和交配而感染。本病在兔群中传播极为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幼兔死亡率可达70%,成年兔为30—40%。
三、症状与病变
本病潜伏期2—14天,病初发热至41℃,流鼻液,呼吸困难。全身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国淋巴结肿大坚硬。同时皮肤出现红斑,发展为丘疹,丘疹中央凹陷坏死成脐状,最后干燥结痂,病灶多见于耳、口、腹背和阴囊处。结膜发炎,流泪或化脓;公母兔生殖器均可出现水肿,发炎肿胀,孕兔可流产。通常病兔有运动失调、痉挛、眼球震颤、肌肉麻痹的神经症状。
病变主见皮肤、口腔、呼吸道及肝、脾、肺等出现丘疹或结节;淋巴结、肾上腺、唾液腺、睾丸和卵巢均出现灰白色坏死结节;相邻组织发生水肿和出血。
四、诊断
根据症状和病理变化,不难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分离鉴定病毒,或作血凝抑制试验等血清学试验。
五、防制
主要是坚持兽医卫生制度,严格消毒,隔离检疫等措施。受疫情威胁时,可用牛痘苗作预防注射。对病兔可试用利福平或中药治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坏死 幼兔 病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