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禽流感疫苗是怎样产业化的


以机制创新跨越体制障碍



  “一边是骄傲,一边是遗憾。”本文开头所描述的反差,其实在其他城市也不少见。眼睁睁看着本地的先进技术花开他乡,个中滋味感同身受。哈尔滨市科技局时不我待,他们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潜心调研,整合资源,甘做科技红娘,很快把禽流感疫苗技术的“遗憾”转化为“骄傲”。



  实现这一转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局的开拓胆识。副局长李志杰一语破地:“以机制创新跨越体制障碍。”



  机制创新与体制创新相比,后者难度相对更大,虽然同行同城多年,但各自分属国家、省里或本市,“老死不相往来”。况且,体制问题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一个市科技局难以协调。而机制创新相对简单容易,技术联盟则是有效形式之一,联盟成员以科技合作为纽带,以科研开发为载体,产学研各方要素资源和信息共享,不受体制的局限。



  在科技局的强力推动下,哈尔滨市12个食品安全科技联盟相继组建,包括农药、化肥、农机、种子、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个领域。随后,他们又针对攻坚技术瓶颈的需要,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为原则,在科技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多个专项联合体,制定出路线图、时间表,科技攻关更加务实。



  “渴望成为彼此的唯一,只有互补没有竞争的唯一,上下游达成紧密无间的合作,而且是长期、稳定、利益相关的紧密合作。”——哈尔滨兽用生物制品科技研发联合体达到了产学研合作的最佳境界。



  从点对点的对接,扩展到技术联盟,而后又细分为合作共赢的联合体,哈尔滨市形成了通过机制创新跨越体制障碍的有效模式,为破解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和科技优势向经济实力转变的难题,真正实现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积累了可鉴经验。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升华,哈尔滨市科技局将继续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的产学研技术联合体,“抱团儿”拿下技术制高点。期待着哈尔滨科技领域,把更多的“遗憾”转化为“骄傲”。



在成功阻击禽流感的战役中,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发的新型禽流感疫苗战功显赫,摘得了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然而,拥有这样高端研发实力的哈尔滨市,2005年前却无一企业获准规模化生产禽流感疫苗,哈尔滨人眼睁睁地看着源自哈尔滨的禽流感疫苗成果转移到省外。



  一边是骄傲,一边是遗憾。



  “优势的科技资源如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带着探究的心,哈尔滨市科技局局长李凯英带队展开调研。



  医药龙头哈药集团进入了调研者的视线。哈药集团国内知名,且有较强的品牌优势。



  哈兽研与哈药虽同城多年,却并无往来。只因两家各有所属,哈兽研隶属中国农科院,哈药集团是哈尔滨市属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科技局甘做科技红娘,一手牵两家。



  2006年农业部正式下文批准哈药集团所属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现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为禽流感疫苗的定点生产企业,哈兽研对其实施了系列禽流感疫苗的转让。至此,禽流感疫苗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才正式落户研发地哈尔滨。



  点对点的产学研成功对接,让科技局萌发了更进一步的资源整合创意。



  2006年底,科技局组建了12个食品安全科技联盟。哈兽研和哈药生物疫苗公司位列其中。但由于专业众多,成员间关系松散,期待的效果未尽如人意。



  什么方式联合更有效?科技局进一步探索。



  立足于哈尔滨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2008年,哈尔滨市科技局将原有产业联盟重新定位,拆分出若干个有着共同利益的技术联合体。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哈尔滨金珠家禽养殖有限公司等具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产学研单位组成了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科技联合体。



  在联合体的工作机制中明确,联合体内技术支撑单位成果转让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联合体内的生产企业,生产企业优先为联合体内技术支撑单位承担产品生产试制等工作。“优先原则让产业链中的下游企业占尽了先机。”哈兽研科研处副处长付朝阳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禽流感 转化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