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生物医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势头可喜


日前在长沙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生物产业大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随着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发展势头可喜

火爆的疫苗产业是生物医药产业巨大市场的一个缩影。

记者从本届大会上获悉,全球拥有100亿美元市场的疫苗产业是当今制药业中的大热门之一。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疫苗市场规模扩大了3倍。有研究机构预测,2009年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将达到43.6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将接近80亿元。在本届大会上,世界顶尖生物技术公司加拿大Microbix公司与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正式签约:投资14亿元人民币建流感疫苗生产基地。据介绍,该工程建设期为4年,预计2012年投产,其流感疫苗年产值将达1亿元,供应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长沙将因此成为全球第三大流感疫苗生产基地。

在国家大力推动和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下,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增长,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

一是生物医药产销快速增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金祥在大会上介绍,2007年,全国生物医药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340亿元,同比增长25.5%,比高技术产业平均增速高5个百分点。

二是生物产业基地快速发展,呈现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势。200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共认定了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同时大力支持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增强基地集聚能力,推进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以上海为例,已经形成以张江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核心,由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六个模块组成的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三是随着跨国公司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向我国转移,生物医药服务业高速增长。近年来,跨国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向印度和中国这样的低成本新兴市场转移研发环节,包括新药研发、临床前试验及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新药申请等技术服务,几乎涵盖了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根据权威机构IMS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的市场总值约200亿美元,并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360亿美元的规模。中国因为相关人才密集、成本低廉,成为外企研发外包的首选地之一。在上海张江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已有药明康德、先导药业、睿星基因等企业承接国际研发外包服务。其中仅药明康德一家的客户,就囊括了全球排名前10位的生物医药公司中的8家,2006年合同收入已达到7000万美元左右。

与会者认为,我国以疫苗市场为代表的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得益于13亿人口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另一方面是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转型等带来的对疾病预防保健需求的持续上升。

差距不容忽视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是企业规模小。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企业有50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12700余家,规模普遍较小。

2006年,全球最大的医药企业美国辉瑞公司营业收入高达450亿美元,而我国最大的医药企业销售收入不到200亿元人民币。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发达国家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产值的比重都在10%以上,而我国2006年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支出约为7亿元,仅为美国辉瑞公司的1/10、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的1/8,占我国生物医药工业产值的比重仅为1.7%。从知识产权数量看,2006年,在欧盟、美国获得授权的生物技术专利总量中,来自美国的专利占54.66%,来自日本的占10.3%,来自韩国的占1.4%,而我国生物技术领域获专利授权仅为41件,占0.52%。

三是经济效益低。2006年,我国生物医药工业利润率仅为7.4%,全行业产值规模是美国默克公司的3倍多,但实现利润仅为其74%。

四是制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如国内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生物医药技术企业融资困难;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促进、激励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不完善;药品流通体制、招投标机制等不适应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杨胜利认为,在生物医药领域,我国最大的差距就是原创性药物太少,97%都是仿制药,虽然产量不小,但都是利润很低的专利过期产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基地 生物技术 生产基地 组织实施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