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抗病原体作用机理研究。中药抗病原体作用机理研究包括两方面:①中药抗细菌、病毒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抗细菌病毒作用机理不同于西药,其作用机理较为复杂,是多种作用综合结果:一是中药具有直接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已经实验证明有百余种中药具有抗菌或抗病毒作用,并且大多数是清热类药物,但其直接抗菌作用不如抗菌素等西药,同时实验还表明复方中药抗病原菌作用强于单味药物;二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进而达到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三是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现已证实百余种中药具有消除病理状态下活性氧和自由基作用,通过这种作用发挥使活性氧和自由基维持正常生理状态水平,免除对动物机体损坏,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许多实验证明在体外无抗病原微生物的中药在动物机体内应用达到抗病原菌作用,黄芪在体外无抗菌作用,但黄芪与金银花合并后抗菌作用大增,这充分证明中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机理的复杂性。②中药抗寄生虫作用机理研究。已表明中药抗寄生虫作用机理有如下几方面:一是直接作用于体内外寄生虫,二是中药综合作用于寄生虫。中药及中药复方在抑制病原寄生虫同时,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动物体非特异性免疫以消灭寄生虫。
3.2.3 抗炎作用机理研究。李培锋等采用比较药理研究法对鸡胆汁的有效成分鹅去氧胆酸(CDCA)和牛磺酸鹅去氧胆酸(TCDCA)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CDCA和TCDCA能极显著地抑制小鼠耳壳炎症及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对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张为民等用抗病毒合剂的抗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及小鼠棉球肉芽肿胀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
3.2.4 抗应激反应机理研究。现代医学认为应激反应是动物体对各种有害刺激(如感染、中毒、创伤、疼痛、失血、缺氧、热、冷等)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非特异性防御性全身反应。效梅等研究了中药添加剂对热应激蛋鸡内分泌机能、免疫机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添加剂,可显著提高高温环境中蛋鸡耐热能力。王凯等用复方中药制剂进行大鼠抗冷应激作用研究表明,中药抗冷应激作用的机制是:①对垂体~肾上腺功能有刺激作用,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激素,其刺激的初始部位可能是垂体前叶;②中药有效成分还能增加肝脏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效率,使机体充分利用能量物质,既不过多消耗机体的能量物质,又能保证机体对能量物质的需求,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③在冷应激时,耗氧量最大,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自由基产生增多,可对细胞膜和DNA造成损伤,中药中含有效物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物对机体的损伤;④中药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心肌细胞钠离子-钾离子-ATP酶的活性,提高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和冠脉血流量,提高机体缺氧能力,具有保护心肌作用,同时还对血管有选择性收缩和舒张作用。因此中药可以在冷应激时调节机体血液循环,使血流重新分布增强机体抗寒能力。程玉芳等用复方中药进行大鼠抗缺氧应激研究表明:其作用机理与抗冷应激机理作用相同。需要强调的是许多中药如人参、刺五加、五味子抗应激作用是双向调节。
3.2.5 增产(即增加体重、增加产蛋、增加产奶)机理研究。一般认为增加体重是经过补脾益气,健胃消食,驱虫祛邪,从而达到增加体重;对于增加产蛋与产奶,多数认为血为蛋、奶之源,故以补气调气、补血活血,或滋肝补肾为主,从而增加产奶和产蛋。
今后,要广泛开展中兽医及中药知识普及工作,实现理论创新,加快中兽医及中药应用技术研究。一是继续开展中药防治动物疫病方面研究,不断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加快中药提高畜产品产量和质量方面研究,特别是广泛开展中药在绿色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满足人们需要,促进畜产品出口。二是开展中兽医及中药应用理论研究,特别是开展在一些新的领域,如中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方面研究,不断揭示中药更多的作用及作用机理。三是开展中药制剂及标准化研究,要在保持中兽医原属性的基础上,在中兽医方剂配方炮制基础上改进加工工艺,采用现代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生产速度,制造出更加方便应用、效果更好、更加量化、标准化的制剂以服务现代畜牧业生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y/2006-03-16/118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