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修订))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8日通过了修订后的农业法。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81号主席令,公布了这部法律。
修订后的农业法全文约1.3万字,共13章99条,分为总则、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粮食安全、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农民权益保护、农村经济发展、执法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这部法律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和支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部分农产品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过于求的情况,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既制约了农村消费增长,也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后,需要采取新的措施来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原农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新修订的农业法对此作出了修改、补充和完善,规定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振兴农村经济;国家坚持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国家保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第三章 农业生产
第四章 农产品流通与加工
第五章 粮食安全
第六章 农业投入与支持保护
第七章 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
第八章 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
第九章 农民权益保护
第十章 农村经济发展
第十一章 执法监督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维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本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第三条 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生活改善的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缩小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村,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第四条 国家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更好地发挥在提供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产品,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
第五条 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振兴农村经济。
国家长期稳定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国家在农村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六条 国家坚持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科技、教育事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七条 国家保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sy/2006-02-09/11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