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药信息

国内抗生素市场出现五大变化


变化之一:
  半合抗头孢类药品
  开始代替原始抗生素制剂
  这几年头孢类抗生素针剂量成倍增长。2001年比2000年头孢唑啉针产量增长22.3%,头孢曲松粉针产量增长81.8%,头孢噻肟粉针增长24.5%,头孢哌酮粉针2002年一季度同比增长80%。今年一季度这四个品种的增量又呈现大幅增长。
  20世纪90年代,鲁抗医药公司首先解决了头孢C发酵、提炼工艺的技术和7—ACA的生产技术后,国内头孢菌素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价格也大幅度降低,7—ACA已能满足生产其系列头孢菌素产品合成的需要,使头孢类产品的品种和产量亦大幅度增长。品种由原来的5种增加到12种,粉针产量由1999年的12.6亿支增加到2000年17亿支,2001年增加到19.5亿支,2002年一季度已达6.5亿支,预计2002年头孢类粉针会激增到27亿支。这些头孢类粉针价格已降到8—10元/支,病患者有经济承受能力,又无青霉素针的过敏性和耐药性,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和病患者青睐,因此市场需要量激增,同时也促进了头孢类药品的飞速发展。
  近三年来,口服半合成青霉素飞速增长,尤其以阿莫西林为首。阿莫西林的原料药2001年为3042吨,比2000年增长65.2%;胶囊为77.2亿粒,比2000年增长44.6%;2002年一季度为25.29亿粒;全年预计会超过100亿粒,增长30%,已大大超过头孢氨苄的生产量。究其原因,是7—ADCA和头孢4号的生产技术还不过关,国内生产量不大,生产厂家较少,而价格又高于阿莫西林,厂家的促销工作亦未下功夫。阿莫西林胶囊已成为农村广大市场的主要用药,将替代乙酰螺旋霉素和麦白霉素片。
  值得注意的是青霉素V钾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01年青霉素V钾片达3.97亿片,2002年一季度已生产9557万片,全年预计在6亿片。华药的原料药可达350吨,这也将取代其它类的口服抗生素片。
  变化之二:
  半合抗制剂
  拉动中间体原料药生产发展
  国内半合抗制剂市场的扩展、销售的增加,也拉动了上游原料药、中间体的发展。阿莫西林胶囊的快速增长拉动了6—APA的产量增长。6—APA的需用增长又拉动了青霉素工业盐的快速增长。这几年中2000年6—APA产量为1921.5吨,2001年已达到2736.4吨,增长了42.4%。2002年一季度为751.6吨,比去年同期又增长了83.1%。今年全年预计达3500吨,全年增长30%。将消耗7000吨青霉素工业钾盐,使国内的青霉素工业钾盐产量翻了一番。
  头孢菌素类药品的(粉针和口服制剂)快速增长拉动了7—ACA和头孢C的生产发展。2000年7—ACA产量为237吨,2001年产量为361吨,增长了52.5%。2002年将达到1100吨,增长2倍。头孢C的产量将会超过3200吨。尽管国内半合抗、头孢类抗生素发展迅猛,但其原料药还是供不上制剂药品生产需用,因此还有大量的头孢类中间体和原料药需要进口。2001年头孢氨苄进口约460吨,头孢拉啶进口40吨,头孢唑啉进口近45吨,7—ADCA和7—ACA中间体进口约1050吨。这说明国内的头孢类中间体和原料药还有发展空间。特别是7—ADCA,主要还是依赖进口。
  国内的7—ACA生产技术已经过关。各生产厂家正在扩大规模,2003年的生产能力石药将有800吨,鲁抗将有300吨,哈药将有200吨,福抗将有300吨,国内的7—ACA将达到1600吨,不但能满足国内头孢类生产厂的供应,还能出口占领国际市场。
  变化之三:
  中国正在走向
  世界原料药生产基地
  中国生物发酵药品的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本亦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生产厂,因此,发达国家将逐渐停止生物发酵的原料药生产,转向中国大陆来购买原料药。这一点在今年上半年已经显现。
  按国内原料药的增长速度,业内人士预计今年的原料药会供过于求,价格将会下滑。但实际上原料药的价格不但没有降低,而是稳中有升。如:青霉素工业盐,2001年产量比2000年翻了一番,但出口价格仍保持在10.5—10.8美元/十亿单位。国内供应价格仍保持在95元/十亿单位以上。究其原因,是我国的青霉素的生产技术水平已超过国际上同品种生产厂,成本、质量皆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逼迫葡萄牙、瑞典、墨西哥、英国一些青霉素生产厂家关、停、并、转,使国际的大医药公司转到中国来购买青霉素工业盐。仅一季度就出口了134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1.5%。不单单是青霉素工业盐出口如此,连老品种土霉素、链霉素的出口也是供不应求,价格回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青霉素 阿莫西林 胶囊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