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鱼技术 > 鱼池管理

鱼类越冬的环境条件和技术特点




  越冬池溶氧量的垂直分布情况与池水透明度有密切关系。当池水浮游生物多,透明度低,冰下照度随水深而递减,各水层的浮游植物产氧量也随照度削弱而递减,加上底层有机物分解耗氧,所以通常表层溶氧量高于底层。但是,当冰的透光性好,池水透明度大和水较浅时,光照可直接射入底层,整个水层的浮游植物都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加上有时底层的浮游植物量多于表层,此时,底层的溶氧量常高于表层。 

  ⑵二氧化碳。封冰后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多。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水生生物的呼吸。由于二氧化碳的积累,水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日增加。据记载,越冬期间水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含量为174毫克/升(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60毫克/升对鱼类有害,超过200毫升/升,可致鱼类死亡;尤其是在缺氧的情况下,二氧化碳增加还会加快鱼类死亡)。这是十分危险的。所以水中要有一定数量的浮游植物,利用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来降低二氧化碳对水质的影响。 

  ⑶硫化氢。在封冰后缺氧的情况下,硫化氢是在还原细菌的作用下还原水中的硫酸盐和有机物(蛋白质)的矿化分解产生的。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物质,对鱼类有极强的毒性,即使水中含有极微的硫化氢也会造成鱼类中毒死亡。同时,它的氧化还要消耗水中氧气,1毫克硫化氢氧化需消耗水中1.4毫克的氧。因此,在产生硫化氢的水体中,溶氧量会迅速下降。不过在不缺氧气的情况下很少发生。 

  ⑷pH值。封冰后水体由于二氧化碳的积累,pH值会逐渐降低,由弱碱性变为中性或弱酸性。 

  各种水体的理化因子的变化情况是不同的,对水较深、淤泥和有机物较少的水体来说,水体的理化因子相对变化较小,越冬安全系数也高。反之水较浅、淤泥厚、有机物质含量高的水体,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化较大,鱼类越冬效果差,危险性也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浮游植物 积雪 溶解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