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虾技术 > 青虾养殖技术

鄱阳湖青虾池塘主养试验


    近10余年来由于过度捕捞,鄱阳湖区内的虾类资源及种群结构受到破坏,青虾种质质量下降,抱卵虾个体减小,成熟期提前。为了恢复鄱阳湖青虾的品种优势,结合良种选育研究,我们于2003~2004连续两年在都昌县青虾良种繁育基地进行了池塘主养青虾试验,以期摸索出最佳养殖模式。

    一、材料及方法

    1.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位于江西省都昌县东湖水产场青虾良种繁育基地,每代选用4口池塘,每口池塘均为2亩,水深1.5~1.8米,水源为矶山湖内港水,中性偏酸(pH6.8),池底平坦,底泥平均厚约15~25厘米,池塘坡度为1∶1.5,分别编号为1#、2#、3#、4#。本文主要以2#养殖情况为例,介绍试验情况。

    2.池塘准备 放养仔虾前进行干塘曝晒,清除四周杂草,修补池埂,堵塞漏洞。放苗前10天,用100~150克/立方米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清塘消毒,10天后池塘进水,进水时用60~80目筛网过滤,防止野杂鱼及其卵进入塘内,初次进水保持50厘米深,进水后每亩施粪肥100~150千克以培肥水质。并移植苦草、聚草等沉水性植物,水草覆盖面积约为池塘的1/5,草量不足时可设置网片、竹枝或茶树枝等以供虾体栖息。

    3.虾苗放养经试水证明池水药性已过即可放苗。本试验仔虾均选用该良种基地选育的F4~F6代虾苗,该苗种良种优势已经显现,不但体质好、规格整齐,而且计数、运输方便,对池塘环境适应性强。放养时坚持带水作业,避开晴热高温的中午,并一次放足。

    4.鱼种套养 在虾苗下塘20天后,每亩放入花白鲢(1∶4)夏花1000尾或同样比例的冬片鱼种100~120尾,以调节水质,同时增加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5.饲料投喂虾苗下塘后以喂全价颗粒饲料为主,每万尾喂0.5千克,并适量加喂绞碎的小鱼、螺蛳等,或投喂自己配制的混合饲料。实践证明,生产中按30%~40%的动物性饲料、60%~70%的植物性饲料混合磨成糜状,投喂效果较好。日投饵量控制在鲜料8%~15%,干料3%~5%。仔虾阶段一日分三次投喂,即上午8∶00,中午12∶00和傍晚6∶00各投一次。成虾阶段一日两次,即上午8∶00,下午5∶00左右,上午投饲量约占全天的1/3,下午投饲量约占全天的2/3,一般沿池周滩脚浇施,仔虾入池阶段以泼洒和浇滩相结合,以使大多数虾能吃到食物。

    6.水质调控 虾苗入池时,水深保持在50~60厘米,以后每7~1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15~20厘米,最大水深控制在1.5~1.8米。根据天气和青虾活动情况适时开动增氧机,开机时间: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每月泼洒生石灰及过磷酸钙1~2次,每次每池生石灰15~20千克,过磷酸钙8~10千克,以调节水质,杀菌补钙。

    7.日帘管理

    (1)水环境控制。水质调节以“两头肥、中间瘦”为原则,春季和晚秋水温低可适度肥水,虾池透明度可在25~30厘米,夏季和早秋水质要求清爽,高温季节透明度应保持40厘米左右。

    (2)巡塘。每日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池水水质情况、青虾吃食情况、脱壳数量和活动,并根据巡塘情况安排下一步的工作,做好记录。

    (3)检查。在主要生长季节,每10~15天测量一次青虾的生长,观察胃饱满度,及时调整投饵数量,定期测量池塘溶解氧量,以防缺氧。检查池内是否混入野杂鱼及蝌蚪等敌害,并及时清除。

    8.成虾捕捞 每次试验均在干池前45~50天开始采用虾笼、虾罾及抄网等多种网具捕捞青虾,捕捞过程中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凡达市场规格的(3.5厘米以上)及时上市,未达规格的留池继续养殖至干池。

    二、结果及分析

    (一)结果

    (二)分析

    1.虾苗放养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在鄱阳湖区水质清新且方便抽排时,每亩每季放养体长1~2.5厘米的虾苗5万~8万尾时,产量及商品率达到最佳,试验池单季亩产最高可达115.4千克。因此,选择较大规格的虾苗和科学的放养密度是保证产量和商品规格的基础。

    2.关于放苗时间 此次F4、F6两代主养试验中,成虾性早熟(部分青虾未达规格便提前抱卵)的占20%左右。我们认为如果虾苗下塘时间推迟25~30天,即7月下旬开始放苗则可避开近一个月的高温时节,降低有效积温的过分积累,如此不仅可有效控制其性早熟,提高群体商品率,而且还可节约开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动物性饲料 过磷酸钙 立方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