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棉种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分析,种脂肪酶活性达不到棉种萌发所需温度的最低条件,是棉种出苗好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要提示农民播种前要晒好棉种,创造有利于提高脂酶活性的播种条件,力争一播保全苗。脂肪是棉种胚中的主要贮藏物质之一。在吸水萌发过程的第1天,由于脂肪酶的活性还很低,因而脂肪含量变化很小。但在萌发后的第4~6天,随着脂酶活性的提高,脂肪含量迅速减少,此时种胚中的脂肪利用率已达90%以上。再后,脂肪含量虽然继续减少,但下降速度减慢。脂肪水解产生的脂肪酸和甘油通过进一步转化为糖类,才能供幼胚利用。所以在脂肪含量迅速减少的同时,蔗糖含量常成倍增加。脂肪水解所形成的糖,一部分用于结构物质的合成,另一部分则作为能源被呼吸所消耗。
据国外研究报道,脂酶活动的最低临界温度为14.4℃~16.7℃,最适pH值为4~5。因此,温度过低,种子虽可吸胀,但因脂酶无活性,种子难于得到充足的养分,而迟迟不萌发甚至烂掉。脂酶活性,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即早熟品种较中熟品种为高。生产上若使用了成熟度较差的种子,播前可采取晒种、急剧变温处理等,以改善种皮通透性,激活酶系统。
根据去年在新疆播种冀棉616亲本的实践,通过播前晒种2~3天,是提高酶活性、大幅度提高出苗率的有效方法。
另外,要在适温下播种,不要盲目抢早播种。确定棉花播种适期,主要是看当时、当地的温度条件,特别是地温的变化情况。实践证明,以5厘米地温稳定回升到14℃以上为宜。去年部分地区生产冀棉616出苗不理想,据分析,与播后因遇连阴雨地温达不到脂酶活动的最低临界温度条件有关。通过对河北生产中心查阅了气象站气象资料显示:在北方棉区播种期间的4月10日~25日的16天中,仅4月10、12、13、18日的4天地温高于14℃,其余12天地温均低于14℃。自常年适播期的4月14日~25日的12天中,仅1天地温高于14℃,期间平均地温仅为12.8℃;而前年同期,地温高于14℃的天数为9天,期间平均地温为15.8℃;从两年气象资料对比数据看出,去年在某些北方棉区的地温远未达到脂酶活动最低临界温度14.4℃~16.7℃条件,因而导致了出苗不齐。
脂肪酶的活性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即早熟品种较中熟或晚熟品种为好,冀棉616是一个非早熟的中晚熟品种,脂酶的活性在同样条件下不及其他品种。也不能同时与同一苗床的杂交种相比,如冀创棉1号F1等,因为杂交种的ATP(三磷酸腺苷———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含量要远高于常规种。
鉴于以上原因,必须系统地、科学地分析某些品种在某时、某地出苗不理想的原因,尤其要注意今年推广的冀棉616、鲁棉研28和三个生育期均有延长的改良后的创鲁1号、中植棉8号、石抗278等品种。要宣传棉农,一定要抓好播前晒种,不要盲目抢早播种,要适期、适温播种。切实做到播种保全苗。 作者:沈觉康 来源:农民日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zz/2010-3-29/zz_1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