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购买棉种莫走入误区


由于去年受国际国内棉花价格一路走高的影响,使种棉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从而大大激发了今年农民种棉的积极性。不少人都打算扩大棉花面积,去年秋种时就留下了今年种棉花的春田。在今年部分棉花良种不足和国家对棉花良种实行补贴的优惠政策的情况下,不少人便早早动手备种,于是在不少地方,春节前便出现了抢购良种的现象。有些单位和个人看到棉种市场这种新情况后,便认为“发棉种财”的机会到了,便纷纷打起了经营棉花良种的招牌,将一些混杂退化用于榨油的棉籽,冒充为国家推广的良种,误导农民购买,从中牟取暴利。

  为了帮助农民朋友买到合格的棉花良种,现将近来棉花种子市场上出现的几种误区披露如下:

  误区之一盲目购买“新品种”。近年来一大批名目繁多、未经审定、认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新品种(品系)”,被一些单位和个人吹得天花乱坠,说如何高产优质、如何高抗病虫害……等等,以此引诱农民购买。不少人种了这样的“新品种”后,结果还不如在当地推广多年的“老品种”———冀棉668的产量高。为此,提醒棉农对棉种不能“喜新厌旧”,不要轻易更换在当地表现好、而且仍是当前农业主管部门推广的“老品种”。

  误区之二为贪便宜和图省事而购买小商贩的棉种。有些小商贩根本不具备种子经营条件,为了赚取黑心钱,将低价收来的劣质棉种,冠以优良品种的美名,打着“某某种子公司”、“某某育种单位”的旗号,开着所谓的“科技下乡支农车”,到偏远的乡村向农民兜售劣质棉种,赚取黑心钱。有些农民朋友不了解这种骗局,购买后大呼上当。故此,奉劝农民朋友要到正规的种子经销部门或授权经营种子的育种单位购买。

  误区之三盲目购买“高价种”。有些农民误认为棉种的价格越高越好,价格高的种子比价格低的种子高产优质。于是个别育种单位和种子营销部门抓住棉农的这种心理,乘机哄抬种子价格,误导农民选购高价种。2006年,山东省潍坊地区有3户农民以每公斤118元的高价,从外省买进高价棉种,结果产量比原来的“老品种”———鲁研棉15号减产两成多。对此,提醒广大农民朋友,要冷静看待“高价种”,毕竟“高价”不等于“高产”。购买“高价种”之前,最好先向当地的农技等有关单位或种子管理部门咨询,弄清什么样的“高价种”在当地种植能高产时,再购买也不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技术 种子 品种 品系 营销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