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中国种子产业形势和前景


国有种子公司面临体制改革6大难题:官办公司、官员任职、权责不清、政企不分、政府庇护、冗员难办,但最关键的是产权结构问题,国有种子公司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产权多元化,实行股份制改造,根据中央政策,体制改革可以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有观念方面的,有理论方面的,也有人为设置的障碍。一种是一部分胸怀谋略、志在高远的经理,试图抓住机遇,加快改制以抢滩种子市场,但遇到很大的阻力,特别是顶头上司怕丢失权力和利益。一种是种子公司积累问题太多,改制触及少部分人的切身利益,遭到多种形式的抵制和反对。还有所谓“国有资产流失”、“改制卖方缺位”、“员工身份转换”以及“经营者为什么持大股”等人为设置的理论和实践的障碍,让最有决心的改革者也望而却步。致使绝大部分国有种子公司观望等待。特别是还有拒跨国公司于种业门外的“四部一委”文件能抵挡一阵子,希望能再有几年的喘息机会,“骑着毛驴看唱本”走着瞧!拖延的时间越长,改革的压力越大,付出的改革成本就越高。

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种业有自己广阔的生存空间,但也存在体制和观念上的障碍。世纪之交,中国种业正在进行一场新的体制和思维革命,以及观念转换和战略抉择。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要抓住时机,加速改革,构建集团,驾驭策略,参与国际种业市场竞争。

三,育种科研体制改革行动滞后

育种研究是品种创新的源泉,种子是企业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种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哪个企业拥有种子产权和育种家,就有可能拥有市场。但中国育种研究机构受体制、机制的制约,历史遗留下许多沉重的包袱,特别是省级以上科研院所,机构臃肿、条块分割、人员众多,低水平重复和老牛拉破车的效率,投入产出不呈正比。而生产上推广面积比较大的各类作物优良品种,几乎大部分出自基层科研单位或农民育种家之手。

中国育种科研体制改革进行了好多年,雷声响,雨点小,动作缓慢。原因是维护“官本位”、保住“新家族”以及存在的“市场恐惧征”。院所领导担心改革会打碎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享受的“三铁”,即铁饭碗、铁椅子、铁工资;进而造成“三丢”,即主管部门丢失权力,院所领导丢失位置,科研人员丢失身份。不敢设想也害怕在全部砍掉事业费进入市场后的生存之路,总是希望继续从政府那里获得支持,为自己多留一条后路。多数人愿望维持现状“走着瞧”,宁可苦撑,不愿冒险,“捧着金碗讨饭吃”,科研单位至今没有几家体制改革创新的典型。

基础研究政府办,应用研究企业办,已成为今世农业科研发展的主流。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解决科技和教育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问题”。《农业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育种机构改革有两条出路,一是自办企业,二是进入企业,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品种和品牌的竞争优势。《种子法》也为育种科研单位放开搞活进入市场铺平了道路,但实施过程中遇到几个难题:一是资金不足。按照种子法规定,注册一家500万元的种子公司只能在省(区)较小范围内营销;注册一家3 000万元的种子公司又资力不及。二是科研单位面临体制改革,机构重组,部分应用研究学科要走向自办企业或进入企业,主管部门担心刚注册的种子公司来不及盈利就被剥离出去,国有资产岂不白白“流失”?但形势所迫,不进行改革,科研经费日益紧张,更多的育种家将被外企或民企“挖走”或自动地“跳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品种 种质 营销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