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在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种业面临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和市场开放三大趋势。种业人士都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种业正处在一个不断集中、快速发展的变革时代。种业之间大规模的兼并与重组是大势所趋,通过重组可以集中双方优势,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产业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种业的竞争力。但兼并重组也是种业发展一个艰苦的必须经历的阵痛过程。
种业兼并重组乃大势所趋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2002年10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对于中国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兼并重组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后,国务院及有关部委也先后颁布了相关文件。虽然这些文件主要针对国有大型企业,但同样适用于种子企业兼并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上证所建设新一代交易与信息系统,其目的之一就在于鼓励公司兼并,证券市场不仅作为国内种业兼并的平台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为跨国种业公司兼并国内种子企业创造了条件。
新世纪种业公司的兼并行动应运而生,国内有几家国营、民营投资公司或大企业开始瞩目种子产业,试图兼并或重组新型种业集团。一方面它将承载起国内种业结构迅速调整的重任,也是发展市场经济必然产生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是全球性兼并浪潮的组成和延续,并与国际种业大兼并的浪潮接轨。种子企业兼并不是简单的融资圈钱和市场炒作,而是在明确的战略指导下的战略兼并,旨在改变种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参与国内种业市场竞争乃至与之争夺国际种业市场。
西方国家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种业兼并一般都是自主的市场行为,有利于兼并后的整合管理,而中国种业的兼并则以市场行为为辅,更多的以政府推动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和控制作用。随着市场化进程,政府和企业都将逐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政府参与种子企业兼并过程越来越少,企业的自主程度会越来越高,但某些影响到地方利益、部门利益或者企业领导利益的强强企业并购,仍将需要政府部门的推动与协调。
政府应站立更高的视点,着眼于整体利益,促进和引导种业的兼并重组。中国种子企业,尤其是那些希望早日进入全球市场的大企业,应该把握机遇,赢得新世纪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中国种子企业总体规模较小,竞争实力普遍较弱,资源配置重复,组织结构落后,专业化协作水平低,过度竞争与垄断竞争并存,相当一部分种子企业尚未在技术体系、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在这种大背景下,现阶段中国种业的兼并应首先有选择地做大做强一部分种业,尽快形成和组建一个或几个大型种子龙头产业,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自身建设和长远发展上,通过战略性的兼并重组调整自身的经营结构,同时更应提倡强势种业之间主动展开战略性的联合,快速壮大种业实力,迎接跨国种业公司的进入并参与国际种业市场的竞争。
中国种业兼并进展缓慢
跨国种业公司的进入和投资,使中国渐变为一个全球化的种业市场,实际上就是给中国种业提供了一个在全球化平台基础上重新组合资源的机会。新世纪,中国种业兼并正在静悄悄的进行,这种兼并模式实际上只是种业针对国内相对封闭的市场做出的选择。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直面跨国种业公司的巨大优势,中国种业抱负紧迫感和危机感,在战略、策略和制度上有所创新,尽快把中国种业做大做强。
中国种子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条块分割,支离破碎,急需进行一次整合和重组。种子企业发展不外两种方式:一是自我发展。自我发展需要重新建设,逐步积累,这样可以实实在在地培育种子企业的实力;但时间长,成本高,很难发展成长为“巨人种业”,更重要的是行业发展已经没有那么多的充裕时间。二是兼并重组。在经济全球化、中国产业结构迅速调整的今天,种子行业的大分化,大改组预计将在8—10年内完成,种子行业将在整合过程中重新洗牌,并逐渐形成一个清晰稳定的结构。整合一旦结束,进入行业的机会将大大减少,进入障碍和进入成本都将远远多于今天。可以说是形势紧迫,时不我待。
种业兼并通常有两种作法:一种作法是利用无形资产加资金,兼并其他育种单位或种子公司,使产品和资金优化配置,有利于扩大规模经营,强化市场网络系统,提升行业竞争能力。另一种作法是利用自己的雄厚资金,收购若干专业种子公司,重新整合,借壳上市,扩展运营空间,把企业做大做强。即所谓的资本运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zz/2006-8-30/zz_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