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地环境选择 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cb15618-1995);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cb5084-1992):生产无公害马铃薯的地块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条件。
二、土质选择 选择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或壤土、排水良好的田块栽培马铃薯。犁耕灭茬、深翻晒垅。
三、品种与茬口
1.品种选择:选用中早熟、高产、优质、抗晚疫病、耐病毒的品种,以脱病毒种薯为最佳。如早大白、东农330、克新1号等。
2.茬口:前茬以葱蒜类、黄瓜最佳,其次是禾谷类作物和大豆。不宜与茄科作物及根菜类轮作。
四、整地与施基肥 播前犁耕灭茬、深翻晒垄。结合施基肥做垅,行距60厘米,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5000千克,n、p、k三元复合肥20千克,禁止使用有害的城市垃圾和污泥及未经无害处理的有机肥。
五、种薯处理 暖种晒种,播前30天,将种薯放在20℃的温室或房间内暖种催芽,经5天当顶芽有0.5~1厘米时,温度降至12~15℃,并给予光照进行晒种,平铺于光亮室内,均匀受光以抑制顶芽伸长,促进其它芽萌发。将全部萌动的薯芽切块,切块时如遇坏腐病应及时去除,并将切薯用刀消毒处理。
六、种植密度和栽植 垅作行距为60厘米,株距为20~25厘米;畦作行距45~50厘米,株距20~25厘米。每667平方米保苗5000株左右。4月上旬开沟栽植,后培土成垄,盖土厚度约10厘米。播种后可以覆盖地膜,促进早熟。
七、田间管理
1.出苗前的管理:播种后10~15天,如遇严重春旱,需浇一次小水,浇水后地面见干,及时耙松土和除灭杂草。出苗前如遇雨,及时将土壤松锄。
2.出苗后的管理:马铃薯幼苗期短,出苗期后随浇水进行追肥,或先追肥后浇水,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千克。垅间进行深锄中耕,浅培土,以培上第一片单叶为度。
3.发根期的管理:发根初期浇水,结合中耕培土,加深行间松土层。发棵后期当植株现蕾并封垄前,进行大量培土和垄间深中耕,以利控秧促薯。
4.结薯期的管理:开花后进入结薯盛期,土壤应保持湿润状态,遇旱要经常浇水,遇雨则及时清沟排水。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以防种薯老化。
八、病虫害防治
以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辅以药剂防治。允许使用的低毒低残留应急防治,注意交替轮换用药,多用生物农药。
(一)病害:1.晚疫病和早疫病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加强田间管理,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③清除病残物,减少初次侵染菌源。防治技术掌握在现蕾期,田间发现中心病株用“甲双灵”或
“甲双锰锌”防治,每667平方米用药100克对水50千克,叶面喷雾。严重地块用250克甲霜灵灌蔸。2.病毒病防治:①使用无毒种薯,从马铃薯脱病毒种薯繁育基地购种;②选用抗(耐)病品种;③防治蚜虫,控制虫传病毒的传播,防治蚜虫用0.26%苦参碱水剂6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83.3克)。
(二)虫害:马铃薯28星飘虫防治措施:①人工捕捉成虫,利用成虫假死习性,收集杀灭。②摘除卵块、害虫产卵集中,极易发现,摘除杀灭。
九、采收、包装、储运
1.采收:收获前4~5天,对生长期间施过化学农药,残留药物检测。合格后及时收获,分级上市。
2.包装、储运:产品的质量等级、检验、包装与标志、运输与贮存等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马铃薯的标准执行。作者: 季玲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zz/2005-8-11/zz_9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