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果是果实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现象,在苹果、梨、桃、李、樱桃、大枣、芒果上都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商品价值,是果树生产上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裂果 1、生理性裂果。生理性裂果是一种在果实发育期内因水分变化波动较大,而引起的一种生理障碍。表现为在患病果实的近果蒂(梗洼)部位发生环状,放射状裂口,或在果面上发生纵裂。裂口极易受其它腐生菌的侵染而引起果实腐烂,失去商品价值。
主要原因是在果实生长前期土壤由于过分干旱,进入转色期至成熟期后(近成熟期),若连续降水或遇暴雨,或不适时地过量灌水,使土壤水分急剧增加,根系快速吸收水分而使果实急剧增大,果实膨压增加,导致表皮胀裂而出现裂果。高温高湿是裂果的外因,果实渗透压分布不均,渗透压高的地方易吸收水分而胀裂是内因。从果实发育上讲,是在果实近成熟期时发生裂果率较高。
果实起裂点一般为果皮表面的果点,日灼、药害、机械伤口、病虫为害等使表皮早停止生长的部位也会成为起裂点。有日烧伤痕的果实都不抗裂,遇雨首先沿日烧伤痕裂开,然后扩展到其它部位。果实阳面及先着色的部位易于裂果,原因也和果皮受到直射光后,有细小的日烧伤痕,韧性降低有关。
生理性裂果的发生与果树的树种和品种有很大关系。裂果敏感性与果实大小和形状无关,但与果皮细胞分裂期长短和果皮结构有关。果皮细胞分裂期短的品种容易裂果,果皮薄,结构较松。细胞间隙大的品种也易裂果,一般来说,葡萄、樱桃等浆果,香蕉、枇杷和大枣,苹果、梨的部分品种发病较重。据研究,樱桃果实表面有许多小龟裂纹,随着果实的成熟,气孔呈张状态,果实缝合线部细胞排列致密性差,是造成裂果的组织解剖的主要原因。葡萄中的薄皮品种,如乍娜和巨峰系中的龙宝、红富土、黑奥林等裂果较重,而巨峰则较轻。苹果中的国光、金冠、青香蕉以及与国光有亲缘关系的富士系均易发生裂果病,而元帅系则无此现象。枣的果皮细胞间隙较大,容易散失或渗进水分,生长后期遇雨使果肉吸水膨胀,造成裂果。若成熟期无雨,即便进行人工灌溉,也不会引起裂果。这说明枣果进入成熟期细胞生长停止后,单纯增加根系吸水不会造成裂果。
生理裂果发生的程度与果园的立地条件有很大关系。一般灌溉条件差,地势低洼及土质粘重的果园,裂果发生比较严重。如富士苹果裂果的产生,除了其内部因素外,外部条件主要取决于全年土壤含水量和果园湿度的变化幅度。
树势、枝龄、果实梗洼部的发育程度也与裂果有一定关系,苹果幼树或高接树在结果初期,新梢生长旺盛,树势强壮,枝条易直立生长,导致裂果率偏高,而拉平的辅养枝裂果发生率一般较低;据调查,苹果90%以上的裂果都由果柄处开始产生。因雨后梗洼易存水,在强光的照射下,水温上升并被蒸发,梗洼果皮受高温、干燥的影响,其组织受损,果皮迅速老化,造成开裂。
生理性裂果也与品种的成熟期有关。如桃,早中熟品种一般不裂果或较轻微,而晚熟品种(如中华寿桃)如不采取措施往往容易裂果。
2、缺素性裂果。晚熟桃(冬桃、雪桃、中华寿桃等)的裂果除了与品种及土壤水分供应状况有关外,还与土壤缺素有关。土壤缺少某种营养元素,就会造成树体生长不良,果实发育差,导致果实在成熟前后开裂。磷、锌、硼、锰缺乏时分别会表现出缺鳞开裂症,缺锌破裂症,缺硼裂果症和缺锰裂皮症。对易裂果荔枝品种糯米糍果实发育期间的裂果和正常果营养变化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矿质营养与裂果有密切关系,其中氮、钾、硼、镁等元素与裂果有较大关系,果实生长后期氮、钾、硼过量及钙、镁含量偏低,裂果较多。水分含量也与裂果有关,裂果高峰期叶片水分含量相对较低,裂果,的含水量高于正常果。
二、防治措施
1、对于生理性裂果主要采取更换品种适地适栽,加强土壤管理,化学药剂处理,采取避雨栽培和套袋栽培等措施进行防治。
2、目前对防止裂果尚无很理想的方法,最根本的方法是培育抗裂果品种和选择抗裂果品种。如果考虑到品种的综合性状,不要把裂果性的品种和树种栽种在多雨(特别是成熟期多雨)的地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zz/2005-6-9/zz_8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