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种子

山东省农业厅农业主推技术


一、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是一套高产、稳产、低耗的栽培技术。它是在地力、肥水较好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基本苗,群体动态结构比较合理,个体发育良好,从而使穗足、穗大、粒重、高产。适于水浇条件较好麦田。技术要点:
   1、培肥地力。亩产350公斤以上的地块,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应达到:有机质1.2%、全氮0.08%、水解氮50mg/kg、速效磷25mg/kg、速效钾80mg/kg以上。 
    2、选用良种。选用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型紧凑、抗逆性强、落黄好、丰产性好的品种。
    3、施足底肥。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每亩施纯氮12-14公斤,磷(P2O5)7公斤,钾(K20)5—7.5公斤。磷钾肥及总氮量的50%做底肥。
    4、深耕细耙,提高整地质量。适当加深耕层,破除犁底层。整地要求地面平整,明暗坷垃少,土壤上松下实,促进根系发育。
    5、坚持足墒适期播种,用精播机或半精播机播种,要求下种均匀,深浅一致。冬性品种日平均气温16-18℃,从播种到小麦越冬开始基本停止分蘖时,有0℃以上积温600—650℃。半冬性品种于日平均气温14~16℃播种。
    6、适宜播量。精播栽培每亩8—12万基本苗,半精播栽培每亩13—16万基本苗。
    7、肥水运筹。一般不追冬肥和返青肥,于起身期追肥或拔节期追肥。
  
    二、冬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
    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是适用于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高产优质相结合的一套新创技术,包括春季追氮时期后移、底追比例后移、适宜的氮素施用量在内的栽培技术体系。能创出大面积500公斤高产,并由亩产500公斤向600公斤突破。适应于水浇条件和肥力条件较好的麦田。技术要点:
    1、培肥地力,施好肥料。总施肥量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氮14-16公斤,磷(P205)7公斤,钾(K20)5-7公斤。一般肥力麦田,有机肥全部,氮素化肥的50%,全部的磷肥、钾肥均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拔节期再施留下的50%氮肥。土壤肥力较高麦田,有机肥的全部,氮素化肥的1/3,钾肥的1/2,全部磷肥作底肥,第二年春季拔节时再施留下的2/3氮肥和1/2钾肥。
    2、确定合理群体。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适宜基本苗每亩8—12万基本苗,每亩40万穗。对于分蘖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种,适宜基本苗每亩13—16万,每亩30万穗。
    3、提高整地质量,适期、精细播种。
    4、浇冬水。在小雪前后浇冬水,11月底12月初结束。注意节水灌溉,每亩不超过40M3,不施冬肥。
    5、拔节期追肥浇水。将生产中的返青期或起身期施肥浇水改为拔节期至拔节后期追肥浇水,一般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在拔节期,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在拔节期至拔节后期追肥浇水。

    三、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旱地小麦,秋种的关键是借墒播种,重要措施是蓄水保墒,只要是在播种期间,土壤墒情能够达到小麦出苗要求,就应趁墒种好小麦。适应于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主要技术要点:
    1、选用合理的种植方式。采用大沟麦、小沟麦方式种植,有利于蓄水保墒,不仅能使小麦丰产,而且便于间套复种。
    2、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土壤墒情好的要适当深耕,墒情差的要浅耕,并施足肥料,尤其要增加磷肥用量。
    3、选用耐旱品种。重点选用烟农19号、鲁麦21号、鲁麦19号等。
    4、播期和播量要协调。在旱地里播期要服从墒情,播种早的要适当降低播种量,10月上旬前播种的,每亩基本苗在15万左右,播种晚的要适当增加播种量,10月中旬播种的,每亩基本苗18万左右,10月下旬播种的,每亩基本苗22~25万左右。
    5、肥料运筹。每亩施纯氮12-14公斤,磷(P205)8-10公斤,钾(K20)5-7.5公斤。为减少冬雪春雨使化肥流失而导致小麦中后期脱肥早衰,可将氮素化肥的40%--50%左右后移到起身至拔节期间借雨分次追施。
    6、推广抗旱剂、保水剂。用抗旱剂、保水剂拌种、浸种、灌根等,能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具有“有旱抗旱保产,无旱节水增产”的功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技术 小麦 品种 化肥 拔节期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