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药

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及其杀菌剂应用进展




近期的研究表明,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的噻酰菌胺对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据我们2017年试验表明,噻酰菌胺按600 g a.i./hm2施药量在移栽时施于秧盘中或移栽后10天内施于稻田中,到水稻生育后期对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0%;且施药方便,持效期长,1个生长季节仅需施药1次。

(3)细菌性条斑病菌对杀菌剂抗性

细菌性条斑病仍属于局部性发生,据南京农业大学检测结果表明,在2010年检测的415个菌株没有发现抗噻枯唑和链霉素的菌株。

2.3  细菌性基腐病

由玉米狄克氏细菌引起的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是水稻上重要病害之一。该病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在日本报道,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浙江省首先发现,此后江苏、江西、湖南等长江中下游稻区和南方稻区的15个省区都有报道发生。

(1)细菌性基腐病发生规律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主要发生在分蘖至抽穗阶段。在分蘖至拔节期侵染危害,会造成稻株枯死,影响基本苗数。在孕穗期后发病,造成枯孕穗,半枯穗和枯穗,秕谷率增高,千粒重下降。大田发病一般有3个明显高峰,即前期“枯心死”,分蘖期进入第1个发病高峰,发病幼苗100%在拔节前死亡;中期“剥皮死”,孕穗期进入第2个发病高峰,发病株10%不能抽穗而枯死;后期“青枯死”,抽穗灌浆期进入第3个发病高峰,病株可致枯孕穗。

(2)细菌性基腐病的防治

水稻田的水浆管理对细菌性基腐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保持田间浅水灌溉、适时多次性晾田可有效地预防基腐病的发生。

细菌性基腐病的化学防治,应立足于预防,在发病前或发病初进行药剂喷雾。据浙江的试验结果,供试的10种药剂中,以3%噻霉酮WP和40%春雷·噻唑锌SC的效果最好。

3  水稻线虫病

水稻生长过程中会受到200多种植物病原线虫的侵袭。随着节水栽培模式的推广,水稻寄生线虫病害变得日趋严重。水稻主要的寄生线虫包括根结线虫、滑刃线虫、潜根线虫、茎线虫和胞囊线虫等。




3.1  水稻干尖线虫病

水稻干尖线虫属于两性繁殖,雄虫数量充足,但在一些群体中也存在孤雌生殖现象。除取食水稻和草莓等植物外,水稻干尖线虫也可以真菌为食。

(1)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发生规律

水稻干尖线虫在水中和土壤中不能长期生存,带线虫种子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源,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带虫种苗和稻壳等。种子遇水后,线虫开始复苏并游离至水和土壤中,大部分死亡,少数线虫遇幼芽后从芽鞘、叶鞘缝等部位钻入组织内,以口针刺入细胞吸食细胞液,在秧田和本田中随灌溉水传播扩散。少数感病品种在4~5片真叶时开始出现症状,大部分品种在病株拔节后期或孕穗后症状开始明显。干尖并不是水稻干尖线虫为害的唯一症状,很多水稻品种并不表现干尖,但在穗期表现为穗小、结实数少。在幼穗形成时,线虫侵入穗原基,孕穗期集中在幼穗颖壳内外,花期后进入小花并迅速繁殖,随着谷粒成熟,线虫逐渐失水进入休眠状态,造成谷粒带虫。

不同水稻品种在产量损失上差异较大,感病品种空瘪率可达40%,产量损失在10%~50%之间,其他农艺性状,如剑叶面积、千粒重和分蘖数都明显低于对照。

(2)水稻干尖线虫的防治

水稻干尖线虫是典型的种传病害,防治的首要方法应严格实行种子检疫和使用无病种子,在无病区选留无病种子是最简单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带病种子进行药剂种子处理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

化学药剂浸种防治干尖线虫病比较简便,可使用阿维菌素、噻唑磷、二硫氰基甲烷、杀螟丹等对水稻种子进行48小时浸种处理。据我们测定14种杀虫剂对干尖线虫的室内活性和田间效果,噻唑磷和杀螟丹对该病防治效果优于其他药剂,且安全性高,使用方便。 

3.2  根结线虫

根结线虫是全球线虫学家公认危害性第1位的植物寄生线虫,其中侵染水稻的根结线虫有拟禾谷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水稻根结线虫和萨拉斯根结线虫等。此外,在我国水稻田中曾发现和鉴定有林氏根结线虫和海南根结线虫。拟禾谷根结线虫是分布最广的根结线虫。

(1)拟禾谷根结线虫的为害

在稻田非淹水条件下,该线虫2龄幼虫能够快速侵染寄主根系。幼虫在所形成的根结内经过3次蜕变为成虫,完成一次生命周期大约需要15~20天,具体时间取决于土壤温度和湿度等条件,持续淹水可减少该线虫为害,因此旱田条件下较水田造成的损失更重,沙性土壤较粘性土壤更有利于根结线虫为害。拟禾谷根结线虫引起的典型症状是在根尖形成根结,稻株受害后变矮,叶片变色,生育期缩短。拟禾谷根结线虫在我国的福建省、海南省、湖北省和江苏都已有报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药技术 水稻 稻瘟病 杀菌剂 抗药性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