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药

农药监管新切口 小小二维码“扫开”困局


关键词:农药

 导读

    如何在生产、流通、使用、包装物回收等环节管好农药,这是整个社会都关注的大事。不得不承认现有的监管手段和监管仪器比较滞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农药产业和市场发展的要求。各地实践证明,以二维码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是一个有力抓手,有望在我国农业规模化生产尚未完全实现的情况下,建立可追溯体系,破解农药监管的困局。

    现实窘境

    查出假农药厂家不认账

    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必需投入品,与亿万民众的饮食安全息息相关。我国政府对于假冒伪劣和高毒禁用农药,立法很严、打击力度很大。“但在农药行业监管方面,却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年抽查出的不合格农药产品,有很多在追究责任时却找不到生产企业。监管部门找到包装上标注的生产企业,他说不是他生产的,是假冒伪劣产品。执法人员往往也无可奈何。”江苏一家农化公司的董事长仲汉根说,其原因在于现在农药销售中不开发票、现金交易等现象普遍,没有溯源依据,政府难以监管。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农药行业当前的流通格局。目前,我国有2700家农药供应商、6万个市县经销商、80万个乡村零售商,市场形态碎片化严重。这种小规模的、分散的流通销售方式,想要进行规范市场交易,是极其困难的。再加上农药登记多、门槛低,从业人员数量众多且规范经营的意识淡薄,无照经营、违规经营的现象突出,为农药不合格产品、借证套证(定制产品)、隐性成分等留下“滋生”空间。

    乡村零售商如此之多,是因为他们要服务2.4亿户农民,可以说这个问题的根子在一家一户的农业分散经营。且中青年一般外出打工,留守农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难以判定农药是否为假劣高毒,选择使用农药往往是凭借自己的务农经验、图便宜的心理。“相当一部分零售店的农技指导服务,是以销售农药产品为目的,极端情况店里的农药一半是真的用来解决问题,一半是假的用来赚取利润。”某农化公司董事李广泽说。这也是我国农药滥用乱用的一个原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连续 农业生产 有效成分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