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药

防治灰飞虱预防玉米粗缩病


防治灰飞虱预防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MRDV)在六、七十年代该病曾在我国部分地区严重发生,近年北方冀、鲁、陕、晋、辽、津等省市暴发成灾。1997年全国发生233万hm2以上,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发展。其原因:一是玉米品种不抗病。二是玉米与小麦套种或与棉花、蔬菜等插花种植,粗缩病向棉区和菜区玉米田扩展。三是玉米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盛发期相吻合,是当前玉米种植制度有利于粗缩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四是冬季温暖干燥、春季少雨成为该病流行的有利气候条件。 
一,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
1、病毒侵染过程。玉米粗缩病毒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该
病毒及其介体灰飞虱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是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如
小麦、水稻、玉米、高梁、谷子、大麦等作物,以及看麦娘、狗尾巴草、
马唐、稗草、画眉等杂草。玉米不是灰飞虱的喜食寄主,在田间没有合适
的寄主时,灰飞虱才将玉米做为过渡寄主,寄生繁殖。小麦丛矮病及水稻
的矮稻病也是由玉米粗缩病毒侵染所至,小麦丛矮型病株,是玉米粗缩病
的主要初期侵染源。
2、灰飞虱的周年交替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在淮河以北,灰飞虱一般
以三、四龄若虫在麦田、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上越冬,3、4月间羽化为成
虫,在越冬寄主上继续繁殖为害。5月下旬至6月上旬,麦收之时,第一
代成虫羽化,形成迁飞高峰,迁入春稻大田及单季晚稻秧田,并在稻田越
夏,持续为害,一般历时3~4代。在稻田较少的玉米区,麦收之时,则主
要迁入玉米田及禾本科杂草上为害并越夏。此时正是夏玉米感病的敏感期,
往往造成玉米粗缩病大发生,而对玉米造成严重危害的是第1代灰飞虱。
玉米、晚稻收获后,则迁移至禾本科杂草上,等秋季小麦出苗后,转迁麦
田并传毒为害和越冬,形成全年病害循环。
3、玉米的感病规律。玉米苗期抗病力较强,2叶1心时极易感病,拔
节后抗病力增强,10叶后感病一般对产量影响不大。实践表明,在北方玉
米区,春玉米以4月中旬以后播种的发病重,播期越晚,感病越重。夏玉
米以麦套玉米感病重,直播感病轻,且早播的重,晚播的轻。
4、玉米粗缩病的流行。在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小麦面积广大,水稻也
有着广泛种植,加之禾本科杂草的大量存在,为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提供了
丰富的毒源和病毒介体灰飞虱良好的寄栖环境。同时,北方玉米的种植以
夏玉米为主,多采用麦垄套种及麦后免耕点播。玉米苗期往往和第一代灰
飞虱的迁飞高峰相重叠,而玉米苗期抗病力极弱,这就为病害的侵染提供
了有利的时机。如果冬季温暖,春季干旱,夏季雨水适宜,适合灰飞虱的
越冬和繁殖,第一代灰飞虱大发生,从而引起玉米粗缩病的大爆发。
二,田间症状:
玉米粗缩病病株严重矮化,仅为健株高的l/2—1/3,出苗后即可发病。但在5-6叶时才出现症状,病害首先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以后逐渐扩展到全叶,并在叶背的叶脉上产生蜡白色突起,叶色深绿,宽短硬脆,呈对生状,用手摩擦叶背粗糙明显。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斑。病株根系不发达易拔出。轻者虽抽雄,但半包被在喇叭口里,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重病株多提早枯死或无收。该病除危害玉米、甜玉米外,还可危害大麦、小麦、燕麦、高粱、谷子等,症状类似。
三,玉米粗缩病的预防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完全是由带毒的灰飞虱的传染所至,所以消灭或避
开灰飞虱的传播侵染是预防玉米粗缩病发生的重要途径,因此,可通过以
下措施进行预防。
1、清除田间杂草。玉米粗缩病病毒主要在小麦、禾本科杂草和灰飞虱体内越冬。因此,要做好小麦丛矮病防治,清除田边、地边和沟渠杂草为害,同时要减少灰飞虱虫口基数,具体方法:在小麦返青后,用25%扑虱灵50克/亩,50%久效磷5000倍液喷雾。喷药时,麦田周围的杂草上也要进行喷施,可显著降低虫口密度,必要时,可用20%克无踪水剂或45%农达水剂550毫升/亩,对水30公斤,针对田边地头进行喷雾,杀死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
2、防治麦田灰飞虱,减少传毒媒介。麦田冬灌,消灭灰飞虱越冬若虫
用杜邦巨星等除草剂防除麦田杂草,早春小麦拔节期结合治小麦要病喷药
防治越冬成虫;小麦抽穗后,结合防病治虫,防治一代灰飞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药技术 玉米 小麦 病毒 禾本科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