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宇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值春季农忙时节,湖南的水稻种植户也开始为早稻种植忙活起来了。作为我国种植双季稻最多的省份,湖南上年种植双季水稻4300多万亩。众所周知,在水稻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插秧环节最为关键,秧苗插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水稻的产量,而且插秧也是最耗费人力的环节。湖南省为了提高双季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突破机插秧的瓶颈,从2011年开始,连续几年抓住“主攻为机育秧、力推大户购机、层层办点示范、强化技术指导”四个环节,使水稻机插秧技术得到迅速普及,截至2016年底,全省采用机插秧种植的水稻面积达到了1700余万亩,水稻机插秧率达到26.98%,比2011年增长近22个百分点。
双季稻机插秧这块骨头难啃
“2011年,我省仅有机插秧水稻300万亩左右,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少了。”回忆起当年水稻机插秧的水平,湖南省农机局局长王罗方感慨万千。与东北、华北等地区相比,湖南省地形复杂、田块细碎,这些自然因素,是造成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低下的原因之一。“与种植一季水稻的地区相比,双季稻水田种植对机械与技术的要求更高。我们仔细合算过,在同样面积的土地实现机械化,我省需要的机械动力是黑龙江的3倍。”王罗方说。
除了自然条件和水田作业对农机、农技要求高这两个因素以外,造成湖南省水稻机插秧率低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农民长年累月形成的耕作方式。“湖南有悠久的水稻栽培历史,水稻品种多样,种植模式也很多。农民一家一户自己育秧对于插秧机来说是不过关的。另外,农民已经适应了人工插秧、抛秧等种植方式,让他们花钱购置插秧机械,还是有难度的。”王罗方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国在不断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愿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同样,湖南处在“一带一部”的位置上,是东部沿海重要的劳动力供给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失势必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下降。作为农业大省,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必须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水稻是湖南最为重要的农作物,其耕作与收获基本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在这个时候,实现水稻机械化种植就显得更加迫切。“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机械化种植是短板,双季稻区是难点。双季稻区品种熟制、自然条件、种植模式的多样性、复杂性、独特性注定水稻机械化种植是个难啃的硬骨头,且缺乏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这一点上,湖南做了有益的探索。”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毅表示。
解决“为机育秧”技术难点“即使耕、收两个环节机械化水平再高,只要有人工插秧、抛秧,都不算实现了机械化。”王罗方斩钉截铁地说。为了提高水稻机插秧水平,湖南省率先提出了“为机育秧”的理念。由于双季稻种植的特殊性,育秧时间掌握对于机插秧十分重要。在两季稻收获与播种的衔接期,如果受到天气等因素影响了正常收获时节,秧苗不能按照原定时间栽插到田间,可能造成秧苗成长过高,不再适合机械栽插,因此,育秧对于机插秧十分关键。
解决“为机育秧”问题,技术是重点。对此,湖南制定了《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技术规范》,对机插秧作业中各项指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为了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湖南省农机局根据不同地域特征与水稻生产特点将全省分为湘北、湘中、湘南及湘西南四个片区进一步展开分片培训,每年培训数千名“为机育秧”能手。据了解,仅2016年,湖南各重点县乡骨干技术指导人员、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共1200人次参加了培训,于早稻浸种前全部到位;各市县也扎实组织开展了对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手的系统培训,共举办培训班389场次,培训技术人员、机手2.3万人次。“除了加强培训以外,我们还要求地方每年选择70个县作为机插秧示范点,切实将机插秧做给农民看,打消农民的顾虑。”王罗方介绍道。在各基层的不断努力下,湖南省已经有83个县设立了709个机插秧示范点。
懂育秧的人都知道,秧盘的选择对于机插秧的效果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秧盘的软硬厚薄不同,机插秧效果也不同。过去,农民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秧盘,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王罗方说,“对此,我们制定了全国第一个《水稻育秧软硬盘标准》。技术人员前往基层,根据每个地方不同特点,前后做了27次对比试验,最终制定出这个标准,帮助农户选择最合适机插秧的秧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7-4-17/nj_76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