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机械化直播:我国水稻种植的一场技术革命?


减少作业工序、省工省力、降低生产成本仅是水稻机械化直播的优势之一,增产增效才是这项技术受到种植户青睐的重要原因。

2015年10月14日,水稻收获季节,罗锡文院士团队在高青进行了机械化水稻直播的实割测产。测产结果显示,亩产达到668公斤,远远高于当地非机械化直播550—600公斤的亩产量。在全国的其他机械化直播示范基地,丰收的消息也不断传来:上海802.3公斤/亩,浙江861.5公斤/亩,安徽752.5公斤/亩,陕西810.8公斤/亩,四川784.4公斤/亩……这些数字都远远高于全国水稻平均亩产450公斤的记录。

山东高青水稻精量穴直播机械化项目负责人、高青县农机局局长赵晓波告诉记者,水稻机械化直播之所以能增产,主要是有其技术上的优势。水稻直播虽然对土地的平整度要求较高,但示范基地通过采用激光平地机,有效地保证了土地的平整度,使水位调控均匀一致,确保了水稻苗期生长的整齐度,有利于节水保肥。罗院士团队研发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机,行距株距均匀一致,播种精密均匀不漏播缺行,实现了一播全苗,体现了精量播种的优势,同时成穴成行对水稻生长过程中的通风采光、增加分蘖、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等具有明显的效果。由于稻种播在垄沟内,入土适宜,有利于低节位分蘖,根系发达,第一节间短,植株粗壮增强了抗倒伏的能力。这些优势奠定了机械化直播增产的基础。

大面积推广还有多远?

既省工省力,又增产增效,自2006年起就开始推广的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历经10年,种植面积达到了300多万亩,但与近几年快速崛起的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相比,水稻机械化直播的推广速度着实有点儿慢。原因何在?罗锡文院士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认识问题,二是技术问题,特别是适应水稻直播的农艺技术。

罗锡文院士告诉记者,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水稻机械化直播,要充分发挥水稻机械化直播的优势,同时,又要努力规避机械化直播的风险。机械化直播与机插秧相比风险要大。直播存在“苗难全,草难除”两大难题,“苗难全”大多是因为直播后气温低和气候不稳定造成的;“草难除”是因为没有合适的除草剂或除草剂使用的时机不当造成的。这两个问题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美国的水稻百分之百采用直播,其中80%是机械化直播,20%是飞机撒播,这是因为在美国是一年一茬,不存在茬口紧张。我国南方双季稻地区,两季水稻之间茬口太紧,早稻播早了,可能遇到低温,晚稻播晚了,又可能遇上寒露风,所以机械化直播的风险加大。在美国,有专门适宜直播的品种,有完善的农艺措施和适合当地播种的直播机械。

罗锡文院士认为,直播是个大趋势,近几年来日韩等亚洲国家也意识到了直播的优势,已开始发力。在我国,随着罗院士团队研发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及机具的日益完善,推广速度也在加快,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亲眼看到了直播在节本、省工及增产方面的优势,也开始转变观念。5月15日在江西举办的水稻机械化精量穴播技术现场观摩及研讨会上,江西农业厅副厅长刘光华就表示,农业部门应该认真关注直播技术,加强对直播技术的研究,顺势推进,跟进服务,发挥直播优势,规避直播风险。

罗院士表示,水稻机械化直播的大面积推广既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也更需要实现技术上的突破。由于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各不相同,必须探索适合当地条件的直播技术和机具。为此,罗锡文院士总结了搞好水稻机械化直播的七个适宜:适宜的地方,最好在一季稻地区或麦稻、油稻轮作区;适宜的品种,目前的水稻移栽品种生育期大多在130-150天之间,最好能研发出生育期120天、亩产量能达到700公斤、米质达到国家二级的品种,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解决水稻种植的茬口问题;适宜的方法,目前水稻直播有水直播和旱直播两种方式,各地应因地制宜选择种植方式,旱直播最好选用沙性土壤;适宜的整地方式,无论种植什么作物,无论水田还是旱田,土地越平整,水、药、肥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激光平地是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还有适宜的播期、适宜的播种量和适宜的管理,播种后到秧苗长到15公分的这段时间里,对水、肥、药的管理很关键。

罗院士表示,由于我国各地条件不同,要解决好这七个“适宜”,需要农机与农艺专家同心协力,在探索中前进,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再大面积推广。让他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关注这项技术,并拨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像上海机械化直播面积已达30万亩,而未来的目标是机械化直播面积占80%。目前,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已在全国26个省落地开花,示范推广速度越来越快,示范点的试验效果也越来越好。他相信,机械化直播成为我国水稻种植的主流技术之一的曙光已现,大面积的水稻机械化直播也离我们越来越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移栽 土地 撒播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