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三夏”作业是否还要跨区?


遇到同样问题的还有陕西省富平县富秦星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景西,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合作社基本上跨区到甘肃就结束了,因为各地都在推广大中型农机,作业效率高、补贴力度大,机械保有量基本饱和。加之,很多当地人成立了合作社,市场竞争压力必然会增加,导致作业价格低,机手收入受影响。“现在跨区作业没有以前效益好。今年合作社只派出五六台小麦收割机去跨区作业,别的就在当地作业。除了市场竞争压力外,跨区作业成本也比较高。”他算了一笔账,“一台机器油费大概十多元/亩,将人员的住宿、吃饭、加油、维修等费用加起来均摊到每个人身上大约25元/人,有些特殊因素造成的成本忽略不计,如:有时到得早需要住酒店,有时赶上下雨天就得耽搁作业时间,加上这些成本的花费就加大了。”

即便如此,这些合作社理事长们还是竭尽全力为不同地区的农户提供最为周全的服务。“每年都跨区作业已经养成了习惯,再说我们要为老客户负责。同时,合作社也将会逐步转变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焦魁说。“‘三夏’跨区作业还是太辛苦了,年纪稍大点的人都吃不消。不过在装备这方面每年厂家都改进,比以前舒服一些,所以还想再坚持坚持。”宋景西告诉记者。

 

记者观察:跨区机收必须“心中有数”

笔者了解到,四川某些地区近日出现了跨区机手扎堆没活干的现象。同时,在对全国不同地区合作社理事长的采访中我们发现,由于各地农机数量趋于饱和,农机手收益下降,部分农机合作社不愿继续参加跨区作业。

农机跨区作业从1995年开始,逐步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决了“有机无活干,有活无机干”的尴尬局面。同时,有效地提升了农机的使用效率,增加农户收入,让多数农户一年就可以回收机器成本,品尝到丰收的喜悦。一条跨区作业的经济链条上,不仅萌发了农机经纪人的发展,同时提升了企业以及合作社人员的培训、维修、售后服务等能力。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惠农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机保有量直线上升,跨区机收竞争压力与日俱增,部分机手单打独斗,一味地盲目跟随,形不成一定规模,影响机手受益;有些则成群结队,对市场分析不够,造成“僧多粥少”局面,一定程度上容易扰乱市场秩序。另外,随着大中型农机不断推广使用,购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当地兴起的合作社数量激增,必然会降低作业价格,同时易出现地方保护主义,让跨区机手更是举步维艰。

那么,跨区机收是否会逐渐消亡?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据统计,去年全国各地投入“三夏”生产的联合收割机总量达到56万台,其中参加跨区作业的30万台,这足以说明跨区机收仍是“三夏”主力军。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三夏”作业时间明显缩短,“快”成为“三夏”的主旋律。但农业与气候条件息息相关,如遇恶劣气候,单凭当地几家合作社很难保证粮食安全,跨区机收数量大、易集中、效率高,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三,我国南北作物生长环境差异大,利用农作物耕种收获的时间差、地域差,组织开展大范围跨行政区域的农机作业,对于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保证跨区作业顺利进行成为农机各部门以及合作社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强各农机部门协调能力,与公安、交通以及中石油等部门联合行动,保障跨区机手“生活无忧”。在此基础上,应统筹结合、宏观调控,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处处有机器,处处不停歇的局面。同时,企业应在完善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创新研究,不断升级产品质量,尽快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机具配置GPS卫星定位系统,让跨区机手对“三夏”实况做到“心中有数”,方可保证“三夏”顺利进行。(金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土地 气候 人参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