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三夏”作业是否还要跨区?


金娟 李学依

又到一年“三夏”时。

每当谈及“三夏”的时候,跨区作业必然会成为人们的焦点话题。近年来,跨区机收为“三夏”的龙口夺粮立下了汗马功劳,切实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无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同时确保了我国农业丰产丰收。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地机具保有量增加,市场竞争加大,以及人工成本上涨,跨区作业逐渐呈现出了服务半径缩小、合作社收益下降等现象,跨区作业是否将成为“鸡肋”?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合作社理事长,且听他们如何说?

 

放弃跨区作业 向全产业链扩展

2009年,四川省广汉市的廖兴华联合连山镇其他6位农机户成立了惠民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这些年他不辞艰辛前往其他乡镇详细了解当地种植面积、收割时间、机械服务需求情况和收费价格等作业信息,安排跨区作业路线,联系作业客户,为拓宽地域范围一直努力着。但是,当记者问及今年是否还会参加跨区作业时,他却说不做了,原因在于收割小麦实在赚不到钱。

“前几天我们这里的小麦已经收完了,现在重点服务育秧、插秧以及植保作业。”廖兴华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的小麦收割作业全部交给了远道而来的“跨区机手”。“以前我也进行跨区作业,但这些年各地机器越来越多,即便我们出去跨区作业也挣不到多少钱。”谈到这些,廖兴华略微有些失落。“合作社现有7000多亩地,收获小麦每亩地45元的作业费用,除去人工成本和用油费用,合作社基本挣不到钱。但是相比而言,单独的跨区机手多数以夫妻档的形式出现,丈夫当机手,妻子来算账,作业效率高,成本低,我们将小麦的收割任务以订单的形式交由跨区机手,这样算下来他们还是有钱可赚的。”

去年开始,廖兴华转变思路,将合作社工作的重点从机收小麦逐步转变到了工厂化育秧、插秧、机耕服务等。“现在政府大力推广机插秧技术,全县30%的农户使用机插秧。”他说,“去年我们只服务了5000亩,今年已经增加到了10000亩土地,育秧加插秧180—200元/亩,同时,政府育秧补贴40元/亩,插秧每亩补贴20元,这必然是未来的趋势。”面对未来,廖兴华信心满满。

相比廖兴华,河北唐山市玉田县的俊银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辛俊银更是将重点放在了“全产业链”的建设上。随着河北省以及周边地区机具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小麦跨区机收作业竞争越发激烈,跨区机收不再是社员们的“宠儿”。今年,在辛俊银的带领下,合作社流转土地达到了6万多亩,社员不准备再去外地作业,而是要好好守着“家”。在他看来,跨区作业效益并不理想,如果“家”中小麦收完,他可以考虑去周边地区进行作业,但也仅局限在河北省内。

“再过三四周我们这边就要收小麦了,今年合作社要大展拳脚,实现全产业链的发展,包括收割、播种、植保、烘干、贮存等环节。”辛俊银告诉记者,“‘三夏’就是与时间赛跑,抢占农时一刻都不能放松。合作社的6万亩土地也够我们作业了,社里拥有160多台(套)机器,准备齐上阵备战整个‘三夏’。”

坚持跨区作业 收益减少是忧愁

“合作社‘三夏’跨区作业的一小部分机手已经走了,近日将有上百台小麦收割机同时出发,每台机器配备3名工作人员,所以‘三夏’跨区作业近1000人参加。”接到记者电话的时候,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焦魁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焦魁正在为社员的跨区作业计划着路线,“我们准备先去河南南阳,它是全国麦收的第一站,我们要抢占先机,随后转去山东以及河北。”

作为多年带领社员跨区作业的理事长,焦魁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松。每年4月底到5月初,他便开始联系以前的“老熟人”,询问土地情况、种植面积、作物成熟时间以及收割价格等。“现在跨区作业越来越难做,机具保有量不断增加,我们需要早早联系经纪人,事先跟人家签订好订单,‘三夏’就这几天,如果让别人抢走了订单就会得不偿失。”在焦魁的心里,自己辛苦点没有关系,但面对全国跨区作业的范围不断缩小,如何让合作社社员挣到钱才是关键。“南方每亩地作业费40元,北方则高些,每亩地60元—70元,这一趟跨区作业下来机手能挣6000多元。”据了解,在2013年、2014年焦魁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年跨区作业净利润达6—7万元,但现在只能挣到3—5万元,相比以往降低了30%左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土地 气候 人参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