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让黑土地永续利用


首先,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必须转变农户精耕细作和传统犁耕等固有思想,实施免耕播种。但由于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示其效果,加之推广示范基地数量较少,使得许多农户无法第一时间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其次,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时,深松整地机、免耕播种机等机具需要较大马力拖拉机带动。但一方面由于分田到户的小规模经营,我国农户手中多数为小型机械,很难适应其耕作要求。另一方面,农户购买力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机具的更新换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进程。此外,保护性耕作技术涉及到不同区域、不同作物,配套机具通用性差,可选种类少,特别是性能优越的免耕播种机、通用免耕播种机、大型作业机具和农艺技术协调配合等方面,还远远落后于技术推广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认为,各级农业及农机相关部门应加大保护性耕作宣传力度,深入田间地头,贴近群众,讲给农户听,做给农户看,广泛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让农户全面了解保护性耕作的好处,向传统农耕方式说“NO”。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联合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农机企业等,着眼产品创新,研发通用性强、可靠性高、价格优惠的保护性耕作机械,调动农户购机积极性,进一步加快保护性耕作推广步伐。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业质量要求

免耕播种

(一)作业条件

1.春季免耕播种作业前,不得对耕地进行任何形式的灭茬、旋耕、起垄、焚烧秸秆等表土耕作的动土作业,保持化冻后的田间自然状态,以确保耕层结构、土壤墒情不被破坏。

2.免耕播种后,地表秸秆覆盖率不应少于30%,秸秆少,覆盖率过低,不利于土壤保墒和抑制水分蒸发、散失,也难以有效实现培肥地力、改良土壤、防治风蚀水蚀的目的。

3.高留茬地块作业时应避开上年留茬带,播种作业后须最大限度保留根茬不动,以确保固土、保土效果,并最大限度满足秸秆还田量的最低限度。

(二)作业质量

免耕播种和施肥深度应根据土壤墒情而定,一般情况下,玉米和种子的覆土厚度为3cm,种肥应施在种子的斜下方,与种子相对位置均应在5cm以上,底肥应施在相对位置20cm左右。如果播种时地表有干土层,则应实行深开沟、浅覆土、重镇压,确保种子播在湿土上。

 

机械深松

(一)作业条件

1.苗期深松追肥作业时,要求化肥流动性好,不黏连结块,土壤含水量在15%—22%,深松间隔40—80cm。

2.当耕层土壤容重≥1.3g/cm3或耕层底部已经存在较厚犁底层时,应进行深松作业,深松方式可依据当地条件合理选择间隔深松或全面深松。

(二)作业质量

1.耕深一致。伏季深松深度应在30cm以上;秋季深松深度不低于40cm,特殊土壤质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深度。

2.耕幅一致。深松作业要保证耕幅相等,各行间耕幅偏差≤10mm,不伤根、不伤苗。

3.伏秋结合。以打破底层为原则的秋季深松是保护性耕作不可或缺的技术内容,不得以中耕深松取代。可在秋季深松间隔年间,结合伏季中耕追肥进行30cm以上的深松作业。

4.深松作业后要保证地表平整,耕堑笔直,做到深松“垄”到头,地块到边。

5.易干旱地区或旱情加重时段,要采用表土扰动小的深松机进行深松作业,最大限度减少表土扰动量土壤水分的散失。

 

秸秆还田

(一)作业条件

1.种植玉米的品种应统一,以利于机械化收获作业。

2.根据玉米收获机的性能特点,应在55—65cm等行距种植,便于机械作业。

3.种植方式应统一,在同一地块,平作垄作不交叉,以提高作业质量。

4.玉米籽粒含水率小于30%、茎秆含水率70%、植株倒伏率小于5%、最低结穗高度大于60cm、果穗下垂率小于15%。

5.收获地块不得有树桩、水沟、石块等障碍物,土壤含水率应适中,并对机组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地面坡度不大于8°。

(二)作业质量

1.玉米秸秆粉碎合格长度不大于100mm。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免耕 粮食 种子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