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璐
9月21—23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成果展示活动在北京市小汤山蔬菜大观园东园盛大开幕,其中农机科技创新成果展部分以“农机创新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为主题,由设施蔬菜、大田生产、农机信息化等5大板块、20个环节组成,集中展示了五年来创新团队带来的农机科技进步。在过去的五年中,北京市农机推广人员携手创新团队中的其他岗位专家,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农机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坚持以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为基本目标,为实现首都的农业现代化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作物生产都已踏上全程机械化的道路,然而在农民的实际生产中,由于作业环境、耕作方式、配套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农机“不适”的问题时有发生。自2011年起,北京市农机推广部门新增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他们以“智囊团”的形式出现,根据农民需求,筛选、引进并推广适合当地农民使用的农机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那么,这些年农机创新团队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集思广益解决生产难题“创新团队主要是针对农民在常规种植中遇到的生产难题,特别是针对农业生产中劳动强度比较大,或者重复性劳动比较多的环节,团队通过示范性地配置机具的方式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如果市场上已有相应装备,团队会根据当地的需求进行筛选和引进,如果没有,团队则会根据农民需要进行研发。”北京市农机鉴定推广站副站长李小龙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创新团队成立之初,北京市农业局已根据不同产业分类,具体将其划分为10个团队,其中,北京市农机推广部门的专家们分布在叶菜类、果菜类和粮经类等3个团队中,根据团队承担项目的不同,各个岗位专家分科室进行研究,同时,除专家团队外,各团队下面还有区县的试验站,引进的新技术新模式可以在试验站进行试验示范。李小龙认为,这种同一产业下分类研究,但又彼此相关联的工作方式,可以让研发的产品与产业紧密连接。如在粮经团队中,除了农机外,还综合了种植、植保等产业相关的专家,工作中随时沟通,使农机农艺有机融合,更好地开展工作,此方式值得推广。”
那么,何谓“生产难题”呢?北京市农机鉴定推广站副站长,同时也是叶菜团队的岗位专家张京开解释道:“生产难题就是指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机具的缺失或不适用,导致的农业生产屏障。如当前北京市大部分合作社所使用的弥雾机,机具本身雾化性能不错,但存在振动伤害、噪声大的先天不足,该机喷出的微粒特别细小,离机体过近,雾化的药液易吸入人体内,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为解决这些问题,创新团队自主研发了自动行走的喷雾机,将人和机器彻底脱离开,在农民的操纵下实现自动打药,一方面减少了振动噪声污染和药物吸入问题,另一方面,农民不用再背负着机器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记者了解到,创新团队在寻找“生产难题”时,都会深入一线进行调研,一方面是向农民询问生产过程中现实存在和迫切想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会在农业生产长期存在的问题中寻找比较容易解决的点进行攻克,对于难以迅速解决的生产难题,创新团队就考虑能否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半机械化、半自动化,尽可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张京开解释道:“像蔬菜生产中的收获环节,在现阶段完全实现机械化的可能性不大,创新团队拟考虑生产一些手工工具来缓解收获时的劳动强度。今年,创新团队就研发出生菜移栽器,这种手工工具虽然自动化程度并不高,但也解决了农民生产中的‘弯腰’问题,农民使用后都反映效果不错。”
同时,创新团队的研发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许多研发产品都是在专家与农民的集体攻关下大获成功的。张京开表示,采用农民建议改进机具的情况很多,如今年6月,创新团队在通州区永盛园农业种植中心演示研发出的起垄、铺滴灌带、覆膜、膜上盖土一体机,观看农户就发现,一体机在膜上盖土环节中存在“啃膜”现象,提出覆土器是否可提高一些。设计人员开始只想着让覆土器贴膜行走,却忽略了机器会对膜造成损害。接受农户的建议后,创新团队立即改进了机器,不久后,该机具迅速投入使用,农民反映作业效果良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5-9-28/nj_76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