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豪丰杯”全国十佳农机教师评选活动(三)


张东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

张东兴,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1月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机械化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获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在教学工作中,他承担了农业机器运用管理学、农业机械化生产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他指导本科生完成的“绿色地膜回收机”获“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比赛决赛三等奖”;指导本科生完成的“收姜机械”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机械设计竞赛三等奖。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他组织完成的“农业机械化专业系列专业课设置的研究”获2001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完成的“工农融合、科教一体——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获中国农业大学2012年特等奖。

科研方面,张东兴教授先后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十五”、“十一五”与“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农业部“948”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目前主持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水浇地合理耕层构建”等多项课题。科研经费由几年前的每年仅几百万元上升到近三年年均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在主持农业部“948”项目期间研制的残膜回收机,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苗期地膜回收技术和装备”研究成果“苗期地膜回收机”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另有多项科研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研发成功的适宜我国不同区域的气吹式、气压式玉米精量播种机、振动深松施肥机在全国8个省份的11个试验站推广应用。

2011年,张东兴教授起草完成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由农业部办公厅颁布实施;完成的“薯类生产机械化技术”被列入2008年农业部主推技术。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在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检索41篇;完成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教材《农业机械化管理学》等10余部专著的编篡工作。“机器系统优化研究”1992年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优秀党员;“保护性耕作技术与装备研究团队”2013年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2014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称号。

 

吴文福:致力智能粮食干燥研究

吴文福,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粮食储运工程实验室吉林大学实验室学术负责人。国家粮食储运工程实验室理事、吉林省农业机械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粮油学会理事。第二批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四批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1986年,吴文福参加吉林省科技攻关项目“红参配重方法和智能装备的研究”,独立完成了红参配重的两种经典控制算法。1999年至2003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开始研究基于水势的粮食干燥机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智能控制总线的粮食变温干燥智能控制方法和系统的研究,并在2003进行了推广应用,较早地实现了粮食干燥在线智能控制。

吴文福教授完成的“横流组合连续粮食干燥机”技术,通过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推广应用,在中小型粮食干燥机连续干燥玉米工艺、机型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了“神阳”系列粮食干燥机产品,该产品2008年被列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并出口到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家。随后,他参与了东北地区“钢结构农户科学储粮仓”推广应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他完成了循环干燥的“全域真0.5%测控技术”,发明了基于“质流法”的连续干燥测控方法,还提出了基于水势图的粮仓湿热调控新方法,并研究了多尺度中国粮食储藏生态区划准则与方法,初步完成吉林省和东北地区等2个尺度的粮食生态储藏区域划分。他先后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9项;2014年获得了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各类科技人才奖励12项;申请和获批专利累计30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吴文福教授为学生讲授《系统科学》等课程;培养硕士25名、博士12名。与宋玉泉等近10位校内外知名学者密切合作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中不乏已成为行业骨干。吴文福教授所在的学院被吸纳为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成员单位,粮食干燥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水分测控精度高于日本、台湾同类产品。他先后与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吉林粮食集团、中国南车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进行长期科技合作,创立了“神阳”系列高端粮食干燥机品牌,成立南车粮机联合体,将多年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为打造我国粮食干燥高端装备的制造和服务体系做出了贡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 农业工程 农业机械化 粮食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