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集中育秧——打通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一步


金娟 白璐

前几天还是春暖花开,但“倒春寒”的来袭,让荆楚大地的人们不禁打了一个冷颤。“‘倒春寒’对早稻苗生长非常不利。”湖北省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华平说。“过去低温对早稻的伤害可能是致命的,实行集中育秧后,可大大减少气温变化对稻农带来的不利影响,集中育秧成为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

四月初,记者探访湖北、江苏两省部分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发现,他们抓住土地流转的有利时机,借助政府扶持,大力开展水稻集中育秧,实现了手工育秧向集中育秧的转变。

集中育秧

实现苗好一半

4月2日,在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厂房中记者看到,1000多个五层梯形育秧架上都是郁郁葱葱的早稻苗,秧架周围布满了喷灌设备及照明灯,一些社员忙着置换不同层秧盘的位置,另一些正在为秧苗打药。

谈起建育秧大棚的初衷,吴华平感慨颇多。2005年,他带领一批农机户连人带机一并成立服务队,流转土地并进行水稻机插秧作业服务,规模不断扩大。但2010年4月,一股冷空气却把合作社里已育成两叶一心的早稻秧苗冻死几十亩。“这次意外,让我下定决心解决这个问题。在天门市农机局的帮助下,我们走访了蔬菜种植大户,发现利用塑料大棚育秧是个好办法,能有效解决低温难题。”吴华平说。如今合作社利用大、中型塑料大棚与温室大棚一起育秧,不仅能按时完成合作社4万亩流转土地的机插秧需求,还可为周边农户提供秧苗。

近年来,随着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快速发展,集中育秧规模在南方地区不断扩大。地处北纬33°的江苏省,由于实行稻麦轮作制,水稻种植受低温天气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农户对集中育秧的依赖程度却不低。原因何在?“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上点年纪的人干不动,弯腰插秧太受罪了。这几年,省里出台了一系列购机补贴及作业补贴等惠农政策,大大调动了农户机插秧的积极性。可是机插秧对秧苗品质要求高,集中育秧成为种植水稻的重中之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种粮大户袁福友告诉记者。说到自己的大棚,老袁打开了话匣子:“你看我这11个标准大棚,现在地里种蔬菜,5月中旬还能育秧,大棚中的秧苗可比那露天的强多了,周边农户从我这订秧苗,都说这秧苗长得壮、品质好,机插秧亩产比农户自己种每亩高100—200斤呢。”

邵伯镇锋瑞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雪峰对集中育秧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告诉记者,随着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要实现水稻的全程机械化,必须有质量好的秧苗,水稻机插秧才能得到保证。“集中育秧是前提,它不仅保证了秧苗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而且育出来的秧苗根系发达。俗话说‘苗好一半收’。我们合作社流转的1800多亩土地全部使用集中育秧的秧苗,效果很好。”李雪峰说道。他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江都区真武镇蒙套村村支部书记展兴圣的认同。“集中育秧不仅保证了秧苗质量,也节约了不少人工,以前整个育秧季需要雇60多个人,人工费用260元/天,还要管饭,而集中育秧的流水线上只需要6人就能把活干好。”他说,一亩地需要30盘秧苗,集中育秧流水线可一次性完成摆盘—装土—灌水—播种—覆土,每小时能装600盘秧盘,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合作社发力

探索育秧好模式

自2月下旬开始,我国华南、江南地区自南向北陆续进入早稻育秧栽插期,预计早稻种植面积8700多亩,比上年增加30多万亩;早稻集中育秧面积达2600多万亩,比去年扩大400多万亩。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早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对集中育秧的需求增长迅速,这块“硬骨头”势必要“啃”下来,而合作社将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主力军。

但记者在湖北、江苏的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初具规模还是发展成熟的合作社,谈到集中育秧时,均表示前期投入大,回收成本太慢。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任何无利的买卖都不会长久,为此合作社理事长们都在积极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模式。

要推进集中育秧发展进程,必须让农户得到好处。为此,湖北省监利县尺八镇的尚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斌算了一笔账:如果农户自己播种水稻,种子每亩1.2斤,每斤50元,育种35元/亩,人工插秧185元/天,加之耕整地等共计355元/亩。而与尚禾合作,整地、种子、育秧成本只需290元,为农户节约65元/亩。监利县农机局副局长郑卫国补充道,人工插秧很难保证每亩秧苗的数量,插秧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人工插秧一亩在8000株左右,机械插秧平均每亩18000株,农户种植水稻单产约为1100斤/亩,而集中育秧亩产可达1300斤,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水稻 早稻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