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给农机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的10年,是我国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黄金10年。10年来,我们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令世界农机同行瞩目。特别是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其中农业机械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作为干了一辈子的农机科研工作者,我切身感受到,这10年也是农机科技的春天。《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全文共35条,其中与农机科研及技术推广直接相关的条款达10条之多。10年来,科技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通过国家项目安排了19亿元农机科研资金,带动企业等研发投入40多亿元,这是我们过去难以想像的数字。

我国农业装备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还有很多短板,甚至是空白,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适应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高效率、多功能、精准化农机装备还比较缺乏,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农机研发具有显著的复杂性、区域性、季节性和长周期性,对其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如果不长期投入,将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装备水平进步的主要短板,就难以摆脱高端产品和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现在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建议,国家支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力度不能减、农机科技创新的步伐要加快,我们要用自己的农机装备来生产我们自己的粮食,这样的饭碗才能端得更稳。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全面机械化,更是当务之急。为此,我提出以下八点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进一步明确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地位,构建支撑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稳定投入机制。二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项目为纽带的政产学研推的农业机械化协同创新机制。三是设立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制定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项目指南。四是做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园艺作物和经济作物全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平原地区丘陵地区机械化都兼顾的协调推进格局,帮助更多农民增产增收。五是创新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机服务模式。六是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发先进的农业机械,同时加快选育适应机械化的作物品种,促进农业机械与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要求相适应。七是提高农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的农机企业真正成为农机创新的主体。八是以信息化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包括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和作业水平以及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水平。

我相信,在纪念《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20周年的时候,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有巨大影响的农机科技强国、农机使用大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就是我们中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 传统农业 粮食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