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率先基本实现农机化需要新型职业农机手


培育职业农机手的社会基础日渐形成。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兴起,大批农机能人涌现,一部分人通过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投入,逐步发展成为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农机服务经纪人,还有一部分人随着农机服务产业链条的延伸、服务规模的扩大,逐步发展成为驾驶员、操作工、维修工等技能服务型人才。最近,江苏省连续举办了四期合作社理事长培训班,累计培训400余人,其中达到中级工水平的有297人,达到高级工水平的有108人,平均年龄45.3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3%。这些理事长均具有一定的文化技术素养、较高的职业技能、较好的经营能力,是农机化服务的核心力量,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这些农机能人将是职业农机手的基础骨干力量。

在工作体系方面,江苏省已建立了1个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4个省级农机人才培训基地、13个省重点农机人才培训示范基地、80个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立了1个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总站、13个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健全的培训鉴定工作体系为培育职业农机手提供了组织保障。师资队伍方面,江苏省培育了一批由400多名老师、300多名考评人员、100多名质量督导员以及20多名技术专家组成的培训鉴定队伍,为职业农机手的培育提供了人员保障。培训能力方面,近年来江苏省财政每年安排100多万元用于加强农机手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农机行业已开发出10多个职业标准、10多本培训教材以及多个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组织开发和应用了《拖拉机运用与维修》等8部教学课件和四缸柴油机、轮拖底盘等4个教学模型,有效增强了全省农机职业技能培训能力。

扎实做好职业农机手培育工作

江苏省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做很多方面的探索,其中,培育职业农机手是一项基础工作。江苏省按照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总体要求,要求各地从农机化发展全局出发,结合本地区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实现职业农机手培育工作突破。

着力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职业农机手培育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并列入农机化目标考核内容;抓紧制定职业农机手培育的长远规划和阶段性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重点工作和具体措施,并落实各部门工作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建立由各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开展督查和考核,保证职业农机手培育工作顺利推进。进行一次全面的职业农机手情况的摸底调查,为今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着力加强政策扶持。大力培育职业农机手,需要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首先要构建教育培训制度,在教育培训机制、教育培训方式、教育培训内容、教材建设、师资遴选等方面系统设计,形成技术、师资、条件和能力相配套的职业农机手教育培训格局。其次要加强职业农机手的资格认定和动态管理工作,保证资格认定管理的权威性和连续性。最后要制定扶持政策:一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鼓励成片土地向农机合作组织、职业农机手流转;二是生产扶持,在加大惠农政策力度的基础上,将新增的农机补贴向职业农机手倾斜;三是信贷扶持,增加农村信贷投入,建立担保基金,实行财政贴息,解决职业农机手扩大规模的融资困难;四是农机保险,给予职业农机手农机政策性保险优惠,扩大保险覆盖面。另外,项目建设、技术服务、社会保障等政策,也要优先向职业农机手予以倾斜。

着力增加资金投入。职业农机手是农机技能人才中的佼佼者,既要具有一定的农业机械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也要能够熟悉驾驶操作和维护保养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主要农业机械,还要具备一定的经营服务和管理协调能力,是一种复合型技能人才。培育一支职业农机手队伍,必然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需要通过长期反复的教育培训。这必然需要建立稳定增长的资金投入机制,保障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开支,保障适应培训需要的教材、课件等基础技术的开发和更新,保障全省职业农机手培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着力发挥资源作用。目前来看,职业农机手培育的重点是农村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机服务经纪人以及农机作业、维修能手等。要充分发挥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等农机高等院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农机中高职院校,以及一大批知名农机生产流通企业和有关的农机科研院所在培训设施、师资队伍、科研力量、理论研究等方面拥有的资源优势,通过成立农机教育培训协会,加强企社、校社、社社联合,制定职业农机手教育培训计划等方式,为我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职业农机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 土地 拖拉机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