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聚焦2013中国农业机械科技创新与发展高层论坛


马铮 刘然

导语:

汉魏古都河南许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5月1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农机工作者相聚在此,参加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主办,本报协办,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机化委员会、河南省现代农业机械装备院士工作站、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承办的“2013中国农业机械科技创新与发展高层论坛”,共同探讨中国农业机械的创新与发展。本次论坛嘉宾云集,成果丰硕,将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发展创新链,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农机创新体系协调发展。本报选取了参加论坛的部分嘉宾发言片段,以飨读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机学会理事长 罗锡文:

农机科技创新必须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机科技要适应农业机械化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业需求为导向,生产制造、教学科研、推广使用等密切结合的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

要实现农机科技创新,必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中国农机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其中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能力成立研发机构,所以当前亟需搭建两个平台:一是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平台,需要在国家政策上给予支持,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二是大企业的拉动平台,首先推动大企业的科技进步,再由大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带动全行业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推动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加强产学研用结合。还应抓紧培养农机科技创新人才,要把培养造就青年人才队伍作为战略任务,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

 

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副司长 胡乐鸣:

农业机械化所需经济、技术条件已经达到

新世纪肇始,美国工程院与30多个国家工程院、工程协会一致评选出20世纪最伟大的20项工程技术,农业机械化名列第7位,排在电话、手机、因特网之前。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要实现农业机械化,需要在经济、技术方面具备一定的条件。从经济层面讲,需要使用机器比人工便宜;从技术层面讲,要生产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农业机械;农机农艺要融合;要有适度的土地经营规模。目前,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条件已经完全具备,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和制造水平也有长足进步,农机农艺的融合也取得进展,土地规模也将逐步扩大,农业已经进入大面积使用农机化新时代。

当前农机人“躬逢盛世,生逢其时”,再不会面对“空有屠龙之技,却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局面。希望农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实现突破,以推动我国农机化发展。

 

河南省农机局副局长 李明枝:

农机管理部门将协调科技攻关

河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素有“中国粮仓”的称誉。河南也是农机生产和应用大省,正处于速度加快、领域拓宽、质量提升的阶段,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机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日益提高。

实践证明,加快农业机械科技创新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推动农机科技创新,就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农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农机管理部门,今后要协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生产企业共同建设研发机构,联合进行科技攻关。依托农机化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养农机化科技领军人才。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 贾敬敦:

农机科技创新要面向现代农业产业链

当前,我国在经济上正处于从中等偏上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重要转型期,城市化水平也已超过50%。经济转型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产业转型,这里也包括农业机械装备转型怎么转,往哪里转,如何转的问题。

世界农业的主流业态是现代农业的产业链,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产业也离不开产业链。农业机械装备产业本身就是装备产业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有制造,工业,也有销售,将来也会有更多的社会服务,包括方方面面的产业体系。就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链来说,也离不开农业机械装备产业链的支撑,这种支撑是全面、全过程的。因此,农业机械装备产业的科技创新需要面向现代农业产业链和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统筹创新活动的布局,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研究,着力加强相关的薄弱环节,还要重视学科建设方面的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化 粮食 植保机械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