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艰难的起步(续二)


1955年7月5日,“第二次全国农具工作会议”召开,确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推广双轮双铧犁180万部。9月29日,国务院第七办公室批转了《第二次全国农具工作会议的报告》,在批准5年生产180万部双轮双铧犁的同时,还规定了农机的中央和省市两级管理制,中央管理的新式农具7种,由中央统一编制推广和供应、制造计划,统一定图纸,统一平衡价格。其余农具则由各省市安排生产。

可见,推广双轮双铧犁工作从一开始就把调门定得很高。

双轮双铧犁是1950年代由前苏联传入我国的一种新型农具,这种犁有两个犁铧、两个轮子,其特点是犁耕以后,可以犁出互相平行的两条、比一般犁深得多的沟垄。对比原来使用的单铧犁、木犁和七寸步犁来说,双轮双铧犁在理论上可以把耕地效率提高不少。它的主要缺点是比较笨重,体积庞大,犁地时需要几匹马或几头牛才能拖动,所以叫称新式马拉农具。双轮双铧犁适用于地块平整、土壤层比较深的大平原地区,比如说中国东北或者俄罗斯的东欧平原,而不适用于山区或者丘陵地带。

按照中央的决策,1955年下半年,根据分工,农业部加紧制订双轮双铧犁的推广计划;三机部加紧安排生产计划。当年在三机部机械局工作、曾亲自参与这项工作的杜郁哉在回忆录中忆及:三机部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各省机械厅长会议落实生产计划,层层加码、一天一个行情,有人提出“一年推广、一年扫尾,”最后在5年供应农民180万部的基础上将需要量上升到一年推广生产双轮双(单)铧犁350万部,于是生产制造双轮双铧犁成了三机部的工作重点。

大力制造推广双轮双铧犁新式畜力农具的起因:

第一,配合农业合作化运动,适应组织起来的合作社较大规模的土地上用成套农具耕作需要,以巩固发展起来的农业合作社的政治、经济成果。

第二,经过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努力,国家经济形势逐年好转,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实施,国家经济上已有实力开展这项大规模的新式农具制造推广活动。

第三,全国范围的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日渐增多的手工业者和工商企业主具备了相当的制造能力。据统计,1955年以来,三机部新组织了8个省、4个市,1千多个国营、地方国营和公私合营工厂(包括协作厂)及手工业生产社突击生产双轮双铧犁。

第四,推广双轮双铧犁被认为是当时能够找到的从传统旧农具到能制造拖拉机之间的一种最好的过渡形式。1954年9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在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言中说,在我国自己尚不能大量制造拖拉机、抽水机、大量生产汽油以前,应在合作化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马拉双轮双铧犁和其他新式农具,使农业的生产工具得到初步改进。

1955年12月15日的《人民日报》社论说:直接生产农业工具的工厂职工,为了支援农业合作化运动,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创造了优异的成绩。北京农业机械厂双轮双铧犁车间在10月下旬出现了20项生产上的新纪录;湖北省农具厂12月份每部双铧犁的成本比原订计划降低了10.13元;开封机械厂装配车间工人经过改进工具,已由每天装220部提高到300部;石家庄动力机械厂青年工人刘汗意改进了磨光犁头的操作方法,由每天磨70个提高到320个;北京农业机械厂倡议发起支援农业合作化的厂际劳动竞赛,已经有40多个农具和机械工厂响应参加;沈阳暖气器材厂工人邢奎仕参加竞赛后做农具二0二部件的废品率由20%下降到0.37%;山西机器厂工人夏建章做地轴轮由定额75件提高到220件。这些,都大大鼓舞了人们完成计划的信心。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当前第1页/共2页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拖拉机 条播 镇压器 脱粒机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