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探寻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江夏 张毅 赵永平 朱隽 顾仲阳

经历了多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今年粮食生产再创新高。秋粮入仓,农民兄弟又播下来年新的希望。

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描绘了我国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辉煌“十一五”,成就巨大,来之不易,农业立下汗马功劳;关键“十二五”,历史机遇难得,风险挑战交错,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三农”工作仍是重中之重。

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似乎没有哪个产业像农业一样,平时似有若无,不显山不露水,但一有风吹草动,便牵动全国,上至国家领导,下至黎民百姓。

似乎没有哪个群体像农民一样,常年辛勤劳作,吃苦多,奉献大,却又是容易被忽略的沉默的大多数。

当今中国是农业农村变化最大、发展最好的时代,也是矛盾集中、挑战严峻的时期。在这个关键阶段,靠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已无法承受经济社会发展之重。我们不能不把目光投向农业、农村、农民,不能不深刻认识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重要意义,不能不认真思索:中国农业现代化,特色何在?方位何在?路该怎么走?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是残缺不全的现代化、潜藏巨大风险的现代化、不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强则中国强,农村兴则中国兴,农民富则中国富

2004年秋天,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成为新时期制定“三农”政策的基本依据。

2008年秋天,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在改革开放进入而立之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确实意味深长。

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我国所处的发展时期有一系列重要判断。敏感的人们注意到,其中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这样的表述是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出现。

对于国家现代化全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到底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现代化?可能有多种解释,多个标准。但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业社会逐步向工业社会转变、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迁移的过程。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解放,是更美好的生活。而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它不仅包括物质装备、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更包括农民的现代化。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农业产业中获得较高的收益,过上富足而有尊严的生活。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支撑。虽然农业产值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不断下降,但农业的极端重要性不仅丝毫未减,反而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民以食为天。13亿人口要吃饭,始终是头等大事。而且,我们的“饭碗”不能端在别人手里,必须立足国内,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民离乡进城,从农产品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肉、蛋、奶等消费量大幅度增长,这是更多的粮食转化而来。根据农业部的研究,与10年前相比,我国城镇人口增加了2亿多,粮食消费增加了1000多亿斤,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分别增长40%和60%左右。与此同时,农业资源约束日益趋紧,耕地和水资源变得更加稀缺。资料显示,1996年至2008年,12年间我国的耕地净减少1.25亿亩。需求增加和资源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无法保障农产品的供求平衡。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方针。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消费层次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表明,2009年我国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仅占全社会的32%。现阶段,我国工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生产能力,许多行业、企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近两年,国家实施家电下乡政策,不仅农民受益,企业也活了。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实现销售额1158.4亿元,同比增长2倍。全国31个省份销售量都增长1倍以上。这充分说明,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最大的潜力在农村。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农民的腰包鼓不起来,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会失去重要的拉动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现代化 土地 耕地 粮食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