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新路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在促进我国粮食连续7年增收及农业的稳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农业部农业机械化司司长宗锦耀说,近7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高涨,农机装备保有量大幅度增长,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近7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农机总动力由2003年的6.04亿千瓦增加到2009年的8.75亿千瓦,预计2010年可达9.2亿千瓦,增长了5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3年的32.5%增加到2009年的49.1%,预计今年可达52%,7年增长了19.5个百分点。加快了粮食生产环节机械替代劳力步伐,缓解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可能造成的粮食生产萎缩风险。7年来,粮食生产环节机械替代劳动力步伐显著加快,农作物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由2003年的47%、27%、19%增加到2009年的66%、41%、35%。特别是粮食生产中劳动强度较大的环节机械化取得重大突破。河南省在2000多万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粮食生产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湖南等地近年将单季稻恢复为双季稻种植,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加快了粮食生产抢种抢收,保障了重要农时粮食生产顺利进行。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完成人畜力无法达到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起到了“抢农时、防灾害、促丰产”的效果。水稻机插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1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可替代200多人工作量,1台玉米收获机能替代70-80个劳动力,生产效率提高了几十倍,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每亩还能节约生产成本40元左右。2004-2010年,累计有280万台收割机投入“三夏”麦收,80%以上的小麦收获由机械完成,7年较人工收获累计减少损失372亿斤。加快适用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挖掘了粮食增产潜力。这7年来大力推广的节水灌溉、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机械化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提高水、种、肥、药的利用率,改善了耕地的质量。2010年,机械深松面积达1.43亿亩,精量播种面积5.3亿亩,机械深施化肥面积4.89亿亩,机械节水灌溉面积1.76亿亩,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7000万亩,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1.8亿亩,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面积3.7亿亩。同时,活跃在农村的4000多万农机手特别是全国20多万个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作业服务,在推动农业技术大规模集成应用,促进粮食生产标准化种植、提高农业生产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将农业机械化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6条主要技术路线之一。积极参与抗旱抗洪等抗灾救灾,加快恢复农业生产、减少了因灾损失。平均每年农机完成的抗洪排涝面积近1亿亩,排渍量700亿立方米,抗洪抢险拉运土石方9000万立方米,拉运救灾物资6000多万吨,抗旱抽水面积达6亿亩次,抽水量600多亿立方米,完成其它农机抗灾救灾作业面积近3亿亩次。大量的农业机械植保机械和6个农用航空站对防治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农业机械在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受灾地区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灾后水毁农田抢修、受旱和受涝农作物补种改种等多种措施,不误农时。2009年春天北方小麦主产区30年一遇、部分地区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全国累计投入抗旱保春管机具823万台套,农机灌溉面积约占小麦抗旱灌溉面积的80%以上,充分发挥了农业抗灾救灾主力军的作用。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z/nj/2010-11-18/nj_31775.html
上一篇 : 150吨柴油专供农机(图)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