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三十年,我与农机化改革同行(一)


该机站热情为周围社员服务,作业保质保量,耕地、打场的收费标准比国有、集体拖拉机站都低,对困难户还优惠,在当地很有影响。

得知这个情况后,我就跑到霍邱县陈嘴公社汪集大队去调查,看机站并与屈光映和几个“股东”座谈,把他们的做法在报纸、广播上宣传。

屈光映办拖拉机站的消息传出以后,轰动了省内外。一些人说,农民办拖拉机站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当时的霍邱县委书记黄璜同志亲自到汪集大队调查,肯定了农民办机械化的方向,认为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动向,并及时向省委和中央反映了这个情况。中央领导同志在批示中写道:“对这个新生事物要研究政策,要加以引导。”

由于信誉好、效益高,一些农户纷纷要求加入机站,最红火的时候,拖拉机站发展到28户。由于缺乏管理企业的知识和经验,无法解决派工轻重不同、利益分配不均而引起的矛盾,机站内部人心开始涣散,吵嘴、打架的事时有发生,到1985年春,机站开始走下坡路。到这年年底,机站逐渐解体,建站时的6户只剩下屈光映1户,后加入的22户也走了19户,机站共欠银行贷款28万元,全部落在老屈一人身上。为了还清贷款,屈光映被迫把拖拉机站改为贸易货栈,经销当地土特产。

1987年10月,我又一次赶到屈光映家,他向我诉说了一肚子委屈。我和他一起总结了全国第一个民办农机站受挫的原因:一是摊子铺得大,管理经验少,吃了不量力而行的亏。机站刚一红火就盲目上新项目,顾此失彼。二是平均主义严重。重分配,轻积累。大家都是主人,谁也管不了谁。有效益大家都来分,不分光总不放心。要发展生产,就借国家的贷款。到头来,机站欠了国家一大笔贷款。三是顶不住众人“吃大户”之风。机站有了收入,来借款的人就络绎不绝,都是些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的乡邻亲朋,不借不好意思。机站扩大再生产的28万元贷款,有3万元被农民借走。有的说,你是人大代表,不能见死不救。钱借出去就要不回来,你要钱他就翻脸。机站硬是被一些人给啃垮了。

回来后,我写了《全国第一个民办拖拉机站为什么衰落?》的调查报告。副省长汪涉云作了这样一段批语:“民办机站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正确的经营思想,加强经营管理,才能走向健康发展道路。”后来,这篇调查报告又在《中国农机化报》上发表。报社在发表这篇文章时加上了编者按,提醒各种所有制的拖拉机站以此为鉴,在商品经济的海洋里保持正确的航向,保持旺盛的活力。

肥西县严店乡严店村农机大户严德敏现在可谓满头桂冠、大名鼎鼎:全国种粮大户、全省首批农机大户标兵、全省首批农村致富带头人、省农机协会副会长、第十一届省人大代表……

与此同时,他由一个精明而又憨厚朴实的老式农民变成了一个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眼光的新型农民企业家。

严德敏今年52岁。读初中时,记住了毛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句名言,并深深印入脑海。初中毕业后,他就跟着舅舅到远离家乡的宿松县农机厂当学徒,学会了拖拉机、收割机的驾驶维修技术和简单的工业管理。

大包干前夕,回到家乡的严德敏为村里开拖拉机。1986年,买回了自己的第一台小四轮,农忙时干农活,农闲时跑运输。第二年,又买了一台6马力的小手扶。四轮跑运输,手扶专耕地。

1994年严德敏购买了第一台推土机。当时,农村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民出资不出工。他瞅准了这个行情,卖掉拖拉机而买了推土机。十多年中,他的推土地机发展到5台,承包的工程由本县跨越到江苏、福建,由水利延伸到公路建设。他的用工制度也很独特:只带徒,不雇工,教技术,重感情。

然而,其后的几年,激烈的竞争使水利施工、土方工程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严德敏重新回味起“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2000年,严店乡农机站召开旋耕作业推广现场会。严德敏去了。他跟着机子走,边看边问边琢磨。现场会结束时,他闷着头走了。第二天,他跑到上海,一下子买回4台上海50拖拉机,且每台都配上旋耕机,在当地引起了轰动。由于技术好、作业质量高,价格合理,联系作业的农民络绎不绝,赚了个盆溢钵满。接着,在县农机局的指导下,购买了全县首台洋马联合收割机。2002年3月,当我去调查时,他已拥有6台大中拖、2台旋耕机、2台中型联合收割机和配套机具,农机资产60多万元,成为安徽首席农机大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拖拉机 农业机械 耕地 农业生产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