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栏目 > 农机

三十年,我与农机化改革同行(一)


农民还说,一个将军一个令,不听谁的也不行,干脆都听,反正遭殃的是农民。

省委书记黄璜同志看后立即批示:“请经委研究一下,不合国家规定的应该取消,处理结果可登报。”又一次化解了这方面的矛盾。

1980年春,安徽沿淮地区的凤台、怀远两个县的农村集市出现旧农机交易市场,这是农机化发展史上是一件前所未有的新鲜事。对这一新情况,当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搞清它的来龙去脉,我从凤台县到怀远县,又从怀远县到凤台县,反反复复,整整跑了一个星期,开了近10个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各方面的人。在桂集座谈时,请了一位经纪人,他开始很紧张,以为我们这些坐着车子下乡的干部要打他的主意,收什么费。我们真诚地说明来意,又让陪同的区干部回避,他才终于开口了。他透露了机行是怎样形成的,他又是怎样当上机行经纪人的。一连几天,我们进行着紧张的调查。回到合肥,我又马不停蹄,走访了省工商局,咨询有关政策,他们明确表示,没有理由反对农机自由市场。

调查结束后,我理清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1)卖机的原因。责任制刚刚开始,对如何使用、管理集体原有的农机没有现成的经验,分到机械而又不会使用的农民就卖“铁牛”买黄牛,这样便形成了卖方市场。

(2)买机的原因。一些经过培训的机手们,深知使用机械的好处。他们说,一台旧拖拉机和一头牛的价格差不多,新机械买不起,旧机械比牛强,用途广、效率高。他们认为买旧机械合算、经济、适用。

但是,当时买卖旧农机并没有专门的市场。起初,卖拖拉机的农民把机子开到牛行,插草为标,后来买卖机械的人多了,便另开新地,形成了旧农机交易市场。机行里的经纪人虽然不懂技术,但在交易中起了不可缺少的桥梁作用,牵线搭桥,从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3)两种不同的态度。对旧农机交易市场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各自都说出了理由,但是反对意见一直占上风。

作为调查,可以告一段落。但是,作为问题研究,还仅仅是开始。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这个问题,我反复学习和研究了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方面的知识和政策。思考之后,动笔写了《怀远、凤台两县农村出现旧农机交易市场》的调查报告,详细地叙述和分析了它产生的背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农民的反映。我把调查报告寄给了省委,省委办公厅很快在《安徽情况》增刊上登出。当时主管农业的省委书记王光宇同志批示说“农机作为生产资料,应该允许市场调剂,不能限制,也不能用增加税收的办法强行限制”。新华社在《内部参考》上也很快转载了这篇调查报告。胡耀邦同志看到这篇调查报告后批示:“你们已经注意了这个问题,很好!”从此,绿灯大开,农业机械进入流通领域,农民可以自由地买卖。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的农民也到这里出售或购买旧农机。这成为农民自主发展机械化的前兆,五年之后,有关部门又制定了这方面的政策,农机交易市场渐趋规范化。

 

工作中的深情与厚谊

在1983年召开的安徽省第六次人代会上,全国第一个民办农机站站长屈光映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他来合肥开人代会的时候,我约他长谈了两次,为他写了第二篇文章—《勇于创新的人》,在《安徽日报》、安徽省广播电台和《农业机械》杂志上发表。那时,我与屈光映已有3年的友谊了。

1980年,安徽全面实行承包责任制,由于经营体制的迅速变化和管理、使用经验的缺乏,有些地方出现了拆分、变卖拖拉机的情况,有的人就认为农民不需要机械化了。

然而,当年已取得夏季大丰收的屈光映等6户农民深深感到,要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要劳动致富,光靠人的一副肩、两只手是不行的。要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经济效益,一定要发挥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屈光映萌动了大家联合起来办拖拉机站的念头。但当他找大家商量时,有的说,党的政策刚刚放宽,咱买拖拉机,万一政策变了怎么办?有的说,过去国营、集体的机站都办不好,咱们几个庄稼人能办好吗?老屈说,办好机站咱有几条理由:第一,党的政策是让农民劳动致富,这一点绝不会变;第二,咱们附近几个大队耕地离村庄远,靠人畜力顾不过来,都需要拖拉机耕作;第三,咱们几户一直都很团结。天时、地利、人和,有这三条,机站肯定能办好。几天时间,6户农民就筹集了近万元现金,买了1台江淮—50拖拉机,又赊了1台,请了2名机手,全国第一个民办拖拉机站就这样诞生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拖拉机 农业机械 耕地 农业生产
下一篇 :返回列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