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星联科技让“科技援疆膜”落地


  “明年我全部用高堡膜了。”棉花种植大户李沛竖起大拇指说。在棉花采摘后,李沛在自己的试验棉田上开了一场高堡膜回收现场会。看着自家棉田的地膜被机器一次性回收,他很开心。

  历经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瞿金平和团队成功研发出多层复合薄膜制造过程自增强技术,制造出了一种厚度与普通地膜相当、可全回收的高堡膜。2020年5月,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完成专利技术转让,以超2000万元的价格购得技术,并且形成了“先合作后转让”的全新成果转化模式。如今广东星联科技(麦盖提)塑料生态产业园已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落地,标志着这项能够解决新疆地膜污染问题的新技术顺利开启产业化。首个高堡膜项目投产后,最终将形成把白色污染变为绿色循环的产业闭环。

  碎地膜一层又一层,农田不堪污染侵袭

  “地膜残留问题如果无法解决,再过5到10年,新疆将无地可种!”2013年9月,瞿金平参加了“新疆院士行”考察活动,座谈会上新疆农业专家的话让他心头一震。当年,新疆有2450万亩土地铺上地膜,每年地里的残膜量达到每亩16公斤。

  “太触目惊心了。农田里一层一层都是残留的破碎地膜,农作物幼苗根部遇到残膜,立刻拐弯,严重影响发苗率。”在新疆的亲眼所见,让瞿金平十分难受。

  从新疆回来后,他在自己已研发出的全球首创“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输送方法及设备”技术(以下简称ERE技术)基础上,成功研发出多层复合薄膜制造过程自增强技术,制造出了一种厚度与普通地膜相当、使用完可全回收的“科技援疆膜”——高堡膜。

  “这种新型地膜看上去是薄薄的一层,实际上是3层或者5层叠起来的,像编织布一样。它的纵横向抗拉伸、抗撕裂强度都非常高,可实现种植期间不破碎,人手揭膜回收率达到98%以上,机械回收率达到95.48%;回收后性能还比普通地膜国家标准要高,实现高值化循环再制造。”瞿金平说。

  但高兴没多久,瞿金平又发愁起来。实验室的科研成果需要大田比对的数据来验证,“科技援疆膜”的落地需要转化和产业化技术开发。“在科研成果走向实际应用之间,有着万道鸿沟。”他感慨道。

  一项技术耗时两年,但企业愿意等

  2015年,瞿金平的ERE技术选定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星联科技实现产业化。

  “一项成果的成功转化,离不开双方团队的工匠精神。南海区政府和企业不急功近利,支持我们从容地把产业化技术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掉。”据他介绍,光是加工制造挤压系统转子与定子的拓扑曲面结构,就耗时近两年,但这是ERE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所在,“企业也愿意等”。

  历时4年,星联科技投入近千万元科研资金,ERE技术成果终于成功转化,生产出了“科技援疆膜”。

  在新疆伽师的大田对比实验数据显示,棉田每亩增产22.7公斤,每亩增收达到170.25元,相当于农户免费使用了地膜;回收率达到95.48%,较普通地膜回收率提高24.6%;压草效果明显,除草减少三分之二的田间管理;同时实现了一次性机械化回收,回收后的残膜力学性能高,可实现高值化循环再利用。薄薄的高堡膜成功解决了农膜白色污染难题。

  先合作后转让,有利于提高转化成功率

  在与瞿金平团队合作推进成果转化中,星联科技董事长张伟明感受最深刻的是“企业家与科学家之间的角色分配”。“科技成果转化的艰难超出预期,关键需解决三方面内容:转化过程中,科学家与企业如何定位;企业能否有试错的勇气;有没有后续资金力量支持。”张伟明摸索出了一套与科学家的AB角分工及其平衡的机制,“科学家关注技术亮点,企业家则突破难点,考虑生存和发展”。

  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星联科技和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了共建科研基地合作模式,把该研究中心的分中心载体设在星联科技,承担部分科研任务,并加强联合,培养科技人才。这种主体间长期、稳定合作的模式,为ERE技术加速转化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正是因为经过长期的专利产业化探索,我们对该技术转化已经有把握,正式以超2000万元向华南理工大学购买ERE专利技术。”张伟明表示,“先合作后转让”的成果转化模式,有利于企业与高校在实践中客观真实地认识专利技术的真正市场价值,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高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转化 产业化 破碎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