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新冠疫情正加速重构行业


  历史证明,每一场重大危机都会孕育新的商业模式。正在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会给农资行业带来哪些反思和变革?日前,中国化工报社产业智库特邀专家、中国农资传媒专家智库委员王根杰在接受采访时就此做了深度剖析。

  王根杰是农资立体营销理论创始人和倡导者,曾在多家肥料上市公司、央企、国企任营销高管。中国化工社社长崔学军曾评价:王根杰是农资行业的悍商,有冲劲,出业绩;也是儒商,有头脑,能坚守。

  反思一:

  实现两个“前移”和两个“零距离”

  抗疫情、保春耕双线作战,并未给农资行业带来灭顶之灾,相反,骨干企业甚至都实现了逆势增长。原因为何?除了国家支持和农资刚需这些因素之外,逆势增长的企业很多在全国拥有多个基地。在物流受阻、销售窗口稍纵即逝的疫情期,多基地企业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供应链优势。

  早在五年前,王根杰就提出要通过仓储前移和销售公司前移,实现零距离供肥、零距离服务。很多企业可能不具备全国布设生产基地的条件,但仓储前移和销售前移是能做到的。

  按照王根杰的立体营销理论,仓库前移是发挥公司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仓储能力,把差异化产品发到客户仓库并派专人管理,从而减轻客户资金压力,并对客户直销产生推动作用。与仓库前移并进的是销售前移,把销售人员和销售阵地推进到前沿市场,厂商共建销售服务平台,对市场实时响应。

  仓储和销售前移的意义绝不仅仅只是应对突发状况,而是未来常态化的竞争利器。王根杰认为,如今流通渠道淡储意愿越来越低,肥料销售周期越来越短,两相夹击,仓储和销售前移更是必然之选,把厂家的服务能力和经销商的客户资源结合起来,打造以乡镇经销商和农户为核心生态的农资联盟服务体系。

  反思二:

  示范观摩的营销路子为何越走越累?

  无观摩不销售,这成了农资企业营销的标配动作。但疫情之下,一个尖锐的事实也摆在了面前:观摩会基本绝迹的一季度,一大批企业照样实现销量增长,我们不禁要问,观摩会真是营销法宝吗?召开如此多的观摩会都有必要吗?

  “农资行业严重依赖观摩会,会没少开,销量却没上去,越做越累。”王根杰认为,示范、观摩、订货“三步走”营销模式本身没错,但须遵循一个前提:找准会议营销的差异化定位。

  核心是做好三件事:发掘市场需求,找到属于自己的空白市场,任何营销都是以满足需求为前提的;精准评估市场潜力,量度目标市场的规模和潜力;有针对性地设计产品。一句话,找准细分市场,选准适合产品,只有这样,示范观摩才能有的放矢。

  反思三:

  产品创新要回归理性、回应需求

  疫情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会让消费变得理性,农资作为一种具有部分消费品属性的特殊产品,也必受影响。“一度席卷行业的概念炒作将加速退潮,没有效果和技术支撑,终究是浮云。”王根杰说。

  王根杰认为,大约4000家企业和超过亿吨的产能,使“产能过剩”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但这并不代表产品创新已穷尽,差异化仍大有可为,只是新冠疫情再一次提醒:差异化须建立在技术和效果之上。

  王根杰的立体营销理论认为,一个企业或者经销商,在产品体系的差异化打造上,要瞄准两大方向。

  其一,要紧贴农业需求。轻简化农业、生态农业、高产高效农业、节水农业、集约农业这些新趋势,化肥产业还不能满足需求。“不是肥料过剩了,而是不满足农业需求的肥料过剩了,卖不动了。”王根杰说。

  其二,要建立矩阵化的产品体系。具体而言,高端产品做明星产品,从品牌上区分其它厂家,建立自己的品牌价值,也就提高了全线产品的价值;中端产品做利润,用价位不高但实用的产品,拉动企业产能及销售,获取丰厚的利润;低端产品做市场,将价格竞争引导到自己的低端品牌上,不为利润,就为应对白热化的竞争,并可以通过这些产品守住来之不易的市场。

  反思四:

  抛弃零和思维,拥抱共享经济时代

  不期而至的疫情“黑天鹅”,让农资行业合作意识得到强化。疫情期,行业涌现出很多在产品、物流、仓储、销售上互相借力的事例,突发状况下的偶发合作,其实助推了行业加速奔向共享时代。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营销 仓库 强化 核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