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闻遐迩的天津小站稻又到了插秧季。
5月16日,天津西青区王稳庄镇的中化农业MAP示范农场里,插秧机来回穿梭,身后留下一行行整齐的秧苗。定睛一看,机器上竟空无一人。
这是中化农业在天津率先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技术。中化农业天津MAP示范农场承担着天津市振兴小站稻行动的重任,一系列“黑科技”的引入,让这片2万亩的稻田,实现从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到智慧种田知天而作的颠覆。
8个人管了2万亩
“中国智慧农业走在了世界前列!”当日,正在天津参加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智慧农业峰会的中外专家兴致勃勃来到MAP示范农场,在观摩无人插秧机和中化农业MAP智慧平台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Andrew John Hewitt感叹道。
中外专家参观MAP智农平台
无人插秧机是中化农业推进的智慧农业的缩影。“一台无人插秧机一天可完成30亩,不仅效率高,而且作业程序化和标准化,质量更稳定。面积越大,优势将越明显。”中化农业天津示范农场机务组长宣光超一边操作机器,一边告诉记者。
智慧农业不仅让种植更轻松,而且品质更加有保障。而这两点,也是实现小站稻振兴的两大关键。天津MAP示范农场引入了卫星遥感、精准气象、智能传感器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依托MAP智农平台运行。有了这个智慧大脑,不仅提升了效率,节约了人工,而且确保了小站稻的产量和品质。
“2万亩小站稻,从头至尾才8个人,没有智慧农业这套系统的帮助是无法完成的!”中化农业首席信息官沈冰说。
建在云端的“开心农场”
8个人管理2万亩稻田,如何做到?在毗邻MAP小站稻示范农场的中化农业天津MAP技术服务中心,记者找到了答案。
这里矗立着一块大屏幕——中化农业MAP智农指挥平台。有了它,相当于把这2万亩小站稻搬到了线上,成为建在云端的“开心农场”,工作人员只需一台电脑或手机,便把很多农活干了。
足不出户便可巡田。智农平台利用卫星+无人机遥感技术,以及物联设备如气象站、墒情站、虫情测报、农机物联传感设备等,实现对田间作物长势、冠层氮素营养情况、病虫害情况实时监测。
2万亩的水稻,如果人工巡田,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而在智农平台上,各个地块一目了然,工作人员从手机或电脑上便可掌握实时数据,并启动相应的农事操作。
如果智农平台是大脑,那么机器则是手脚,有了大脑的调度指挥,农事操作变得轻松而精准。
在小站稻示范农场,利用MAP智农APP,可以对目标区域内的灌溉水井、电力阀门、灌溉设备开关等实现远程操控;同时,平台还能获取农机位置,监控农机作业轨迹及作业质量等。
天津小站稻曾名闻天下,重振小站稻,规模和品质缺一不可。“传统农业之所以难以确保产量和品质,根源在于无法让种植方案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MAP智慧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作物生长模型,提早预测病虫害和灾害天气,实施精准施肥,为品质和产量提供了保障。”沈冰介绍,虽然只有8个人,但去年天津MAP农场种出的小站稻,因为品质高,一斤卖到了10元。
MAP小站稻引起专家浓厚兴趣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在小站稻示范农场,记者注意到田间有一个一人高的设备,顶端的风叶在随风摆动。一打听,原来这是农场的气象站。
据介绍,天津MAP示范农场一共装设了2台气象站。它与一般的天气预报可不同,这里的气象站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可以对1平方公里内的天气状况进行精准监测和预判。
MAP农场气象站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8/2019-05-18/330539.html